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不断提升制茶工艺,积累品茶经验,丰富茶文化内涵。自古以来,“舌尖口利”的茶人们总能品味出烹制茶汤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略微的差异给茶味带来的微妙变化。比如水品影响茶的口感:“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比如烹制茶汤的技巧:煮、煎、点、泡,用不同的工艺茶香迥异。
无论采用哪一种烹制方式,煮水都是烹茶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煮水器的选择,历来受到茶人们的格外重视。
煮水器品种繁多,随历代茶人饮茶习惯的不同而发展变化。据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介绍,在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的记载中,烹茶是用风炉燃火加热,以鍑煮水;到了宋代,执壶就代替了鍑成为茶炉上盛水的容器,也叫汤瓶、茶吹、茶吊子;直到清代,煮水仍用茶炉和茶瓶,只是茶瓶多了个名字,叫茶铫,造型也更加丰富多彩;近代以后,直至今日,煮水便主要是用茶壶了。
从鍑到壶,又有不同的材质。对于煮水器的材质,历代茶人也有不同的见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论述:瓷器和石器很雅致,但是不够坚固耐用;银器很清洁,但过于奢侈;相较之下,还是铁器耐久又实用。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却认为:“汤瓶铅者为上,锡者次之,铜者不可用”。清代学者震钧钟爱砂壶,他在《茶说》中说:“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
茶人云“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是强调水质和茶器对于茶韵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茶器对茶汤口感的作用,除通过壶质的密度影响茶汤的气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改善水质来调节茶香。郭雪女士介绍道:“比如铁壶就有很强的调水能力。古人煮茶都是用泉水或者井水,水质甘甜,那么人们就拿这种水去分析结构,发现其中铁的成分很大。而铁壶能够增加水中的铁离子,因此茶人喜欢用铁壶煮水……银壶也可以改变水质,用银壶煮出来的水较铁壶来说更轻薄,喝到口里是柔柔稠稠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