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青瓷粗碗茶飘香

时间:2018-07-1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饮茶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历代茶具名师艺人创造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茶具艺术品,留传下来的传世之作,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董,当它们一一地展现
 
   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历代茶具名师艺人创造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茶具艺术品,留传下来的传世之作,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董,当它们一一地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感到惊讶和感叹。无论是宫廷的金银茶具,还是古朴典雅的紫砂茶壶,无论是历史上官窑的瓷器茶杯、茶碗,还是民间艺人创造的漆器或竹编茶具,都令人叫绝。 爱茶及壶:青瓷粗碗茶飘香
   瓷器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家居用品,独自一人或者三五人一起喝喝茶,这时候最好选用瓷制茶具,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简洁流畅的外形设计。是融,是动,亦是一种美的传达。中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唐代饮茶之风大盛,促进了茶具生产的相应发展,全国有许多地方的瓷业都很兴旺,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各窑场争美斗奇,相互竞争。据《唐国史补》载,河南巩县瓷窑在烧制茶具的同时,还塑造了“茶神’陆羽的瓷像,客商每购茶具若干件,即赠送一座瓷像,以招揽生意。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其他浙江余姚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大邑窑,也都产白瓷茶具。其中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北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茶具,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除了江西景德镇,其次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此外,传统的“广彩”茶具也很有特色,其构图花饰严谨。闪烁有光,人物古雅有致,加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
 
  【青瓷茶具
   爱茶及壶:青瓷粗碗茶飘香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相传唐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了一种茶碗的碗托,她以蜡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盘中的位置。以后演变为瓷质茶托,这就是后来常见的茶托子,现代称为“茶船子”。其实早在《周礼》中就把盛放杯樽之类的碟子叫做“舟”,可见“舟船”之称远古已有。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宋代饮茶,盛行茶盏,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茶杯过大,不仅香味易散,且注入开水多,载热量大,容易烫熟茶叶,使茶汤失去鲜爽味。由于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加,出产的茶盏、茶壶、茶杯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色彩雅丽,风格大不相同。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景象。
  当代,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黑瓷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其他瓷窑也竞相仿制,如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个黑瓷兔毫茶盏,就是四川广元窑所烧制,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不差分毫,几可乱真。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 “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而后在窑内经 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青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瓷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他生产青花瓷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中国茶  喝茶  工艺  茶叶  饮茶  茶具  熟茶  冲泡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
掌握泡茶要点健康喝好茶
掌握泡茶要点健康喝好茶
普洱茶的陈放储藏法
普洱茶的陈放储藏法
武夷四大名枞铁罗汉茶名由来
武夷四大名枞铁罗汉茶名由来
龙井茶的冲泡方法
龙井茶的冲泡方法
抹茶的来历
抹茶的来历
如何鉴别优质乌龙茶
如何鉴别优质乌龙茶
泉州婚宴甜茶
泉州婚宴甜茶
醉茶当歌 人生几何
醉茶当歌 人生几何
大麦茶的副作用
大麦茶的副作用
菊花茶适合血压高的人群喝
菊花茶适合血压高的人群喝
奇特的饮茶习俗
奇特的饮茶习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