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石瓢壶的来历

时间:2018-07-14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石瓢壶的来历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是一种形象比较高的器皿,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煎药或烧水用。 北宋大学士苏轼在《试院煎茶》诗云: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北宋时还不是沏泡茶,所以这
 
    石瓢的来历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是一种形象比较高的器皿,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煎药或烧水用。
    北宋大学士苏轼在《试院煎》诗云:“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北宋时还不是沏泡茶,所以这里的“石铫”是用来煮水的。在苏东坡时代,还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紫砂壶,但原本作水壶或药壶之用的“铫”,已被苏轼移作饮茶之用。
    与苏轼同朝为官的周禾童(宋泰州人,字仁熟)曾送给东坡一把“石铫壶”,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谢周仁熟惠石铫诗》:“铜腥铁涩石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煎未干,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后来周送苏的这把“石铫壶”被尤荫有幸藏到。尤荫,清乾隆年间文人,居白沙之半湾,自号“半山诗老”,著有《出塞》、《黄山》等集。他还是一位画家,擅绘山水花鸟,尤长兰竹,传世作品有乾隆十三年作《石铫图》。
    史书记载“荫家藏周禾童赠苏东坡‘石铫壶’,容水生许。铜提有籇书‘元祐’二字,因名所居曰‘石铫山房’……因广写‘石铫壶’,并画有苏诗与其上以赠人,驰名远近。”后此壶被送进内府,但尤荫仍怀念不止,叫人用紫砂仿制石铫壶,壶腹镌东坡诗句二句,款署“水邨”。
    这里应注意的是,尤荫收藏的“苏轼石铫”为铜壶,与泡茶用的茶壶还有区别。尤爱其壶而藏之,因嫌铜腥铁涩味,或送至内府因怀念之而请紫砂陶人仿制苏东坡“石铫壶”,所以应认为尤荫当为创制紫砂石瓢壶”的先驱。因尤荫广写《石铫图》赠人,所以该图流传甚广,影响了许多人。
    受尤荫石铫图的启发,清末著名紫砂艺人王东石也曾仿制“石铫壶”,并题“石铫”二字,并说“尤水邮画东坡石铫图,仿其意作茗器”。酷爱壶艺的陈曼生大概也看到过该图,并受到启发遂制“石铫壶”,并题铭云:“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禾童。”
    就是说这里的石铫壶,并不是周禾童的石铫壶,而是紫砂抟制的,且由我曼生亲自设计的,已有了继承和创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从此改称“石瓢”。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石瓢壶  收藏  饮茶  泡茶  铜壶  茶壶  紫砂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石瓢壶
石瓢壶
石瓢壶的来历
石瓢壶的来历
石瓢壶的典故
石瓢壶的典故
石瓢壶的特点
石瓢壶的特点
紫砂石瓢壶名字的由来
紫砂石瓢壶名字的由来
石瓢壶名称的由来
石瓢壶名称的由来
”曼生十八式“之子冶石瓢壶特
”曼生十八式“之子冶石瓢壶特
紫砂石瓢壶名称锁谈
紫砂石瓢壶名称锁谈
曼生石瓢壶典故
曼生石瓢壶典故
石瓢壶型的由来你知道吗
石瓢壶型的由来你知道吗
漫谈长盛不衰的石瓢壶
漫谈长盛不衰的石瓢壶
石瓢壶来历
石瓢壶来历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