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紫砂的认知
时间:2018-07-14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次
国人对紫砂的认知,有四次跨越。 第一次发生于明代先期,紫砂壶从茶具配角转化为主角,将紫砂茶具称之为紫色瓷器,砂壶茶具堪为首。 第二次发生于明代中后期,紫砂从茶壶升格为文人、达官贵人喜欢的雅玩。 第三次发生在清代,由紫砂大师陈曼生和杨彭年联手创作的文人壶
第二次发生于明代中后期,
紫砂从
茶壶升格为文人、达官贵人喜欢的雅玩。
第三次发生在清代,由
紫砂大师陈曼生和杨彭年联手创作的“文人壶”,完善了
紫砂壶的艺术品格,深化扩大了
紫砂文化在社会上的价值影响。
第四次即在中国加入WTO之后,
紫砂成为中国文化的又一标识符号,成为承载、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对外的又一张“国家文化名片”。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宜兴
紫砂陶
制作技艺”位居传统手工技艺首位。
紫砂茶具,
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
茶叶的色香味。而且,科研机构对
紫砂壶作过详细测试,证实砂壶
泡茶“暑月越宿不馊”。
紫砂还有传热慢,不炙手,文火
煮茶不易爆裂等优点。因
紫砂壶具有实用、宜茶、文化、欣赏、纪念、馈赠、升值等多种功能,人们爱之藏之,也就理所当然了。“寸柄之壶,盈握之杯,珍同拱璧,贵如珠玉”,
紫砂壶早已被中外陶瓷鉴赏家、
收藏家所珍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