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工艺师分成三类:下工、上工与艺术家。紫砂制作是手艺活,下工连基本手艺都不过关,明针粗糙、接缝明显、造型生硬。上工手艺精湛,质量上乘。由上工上升为艺术家须迈过一个坎,许多人做了一辈子壶,手艺精湛但永远停留在工匠的层次,原因在于缺乏创造力。艺术贵在创新,一辈子做别人创作的壶,一辈子模仿别人创作的壶,永远成不了大家。古今中外,能成为艺术大家者都是既有技艺更富有创造力。远的如时大彬,近的如顾景舟、蒋蓉、吕尧臣等等,这些紫砂大师莫不是新作频出,创意泉涌,令人拍案称奇。
近年,紫砂壶界繁荣昌盛,人才辈出。江苏高级工艺美术师赵洪福告诉记者,近年每年都会举行全国性的紫砂壶评选活动。这些评选比技艺,更比创意,这些评比极大推动了紫砂壶创作活动。在这些评奖活动中,“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就高举创新大旗,以创作促繁荣,每次获奖的紫砂壶都是创意非凡的作品。
紫砂壶创新的三领域
创新反映了工艺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创新过程中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成功与否体现在艺术审美,创新了新的审美就是成功的创新,没有带来审美愉悦就是失败的创新。赵洪福介绍说:紫砂壶创新包含三个领域,一是材料创新,二是工艺创新,三是造型创新。
材料创新是在紫砂矿泥上下功夫,例如吕尧臣首创了绞泥,把不同颜色的泥料混杂在一起,创出了特殊的效果。工艺创新是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引进一些其他领域的工艺手法,如把珐琅彩作为壶表的装饰、把镂雕工艺引入紫砂壶制作等等,都是工艺创新的范例。造型创新最为广泛,紫砂壶经历近400年发展,出现了上百种壶形,如明代的石瓢、清代的曼生十八式在当时都是出类拔萃的创新。当代工艺师在造型创新上更是百花齐放,如吕尧臣的太极壶,把两个壶合在一起组成太极图,又如赵洪福的洪福齐天壶把两个半球体组合在一起,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
创新作品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