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泡茶器具之一的紫砂壶,自明清二朝历经兴衰,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把出自名家的老壶,其收藏价值不亚于名家字画、玉器等艺术品。尤其是近几年各大拍卖行紫砂壶屡出天价且受到藏家的追捧,行情一路看涨。明代时大彬制圈扭壶在几年前的一次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拍出1344万元天价就是明证。
但是,市场上另一种现象也一直存在:老壶一直卖不过新壶。当前古董壶假货大行其道,以孟臣壶为例,市场上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的孟臣款老壶比比皆是,几乎都是假壶。专业人士认为,鉴定难成为老壶价格提升瓶颈。
究竟该如何评价一把古董紫砂壶的好坏及有无收藏价值,专家支招,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评价:
首先是泥料。明清二代及民国的老壶,泥料一般较粗,呈颗粒感。因为古代炼泥都是用石磨磨出的泥料,颗粒粗细不一,有一种古朴的质感。现在炼泥都用机器粉碎,颗粒一般较细腻,有油脂感或玉质感,所谓“紫玉金砂”,总的趋势是泥料逐渐变细。原矿紫砂泥光泽一般偏暗,呈亚光色,有一种内敛的感觉,那种大红大绿的壶就需要注意了,一般是添加了化工料,虽不至有毒,但无收藏价值。
其次是形。目前朱泥小品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壶形之一。壶形的发展也随着品饮习惯的改变而变化,趋势也是逐渐由大变小。当然作为收藏来讲,一般会倾向五百毫升以上的大壶。大壶体现了制壶者的制作功底,烧成时对温度的掌控,尤其是朱泥大品,因收缩率达30%左右,成形难度极大,非高手不敢制作,因此收藏价值更高。同一个制壶者的作品,大品的价格往往数倍于他的小壶。
第三是款识。自明朝开始制壶到今天,制壶者不计其数,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国人对砂壶的喜爱,在宜兴即有数万人在从事这个行业。一把壶除了泥料、形状之外,其价值取决于作者的功底、知名度、壶的存世量多少。同样的泥不同的人做出的壶其价格往往天壤之别。明朝早期的壶底落款一般是用竹刀直接刻上去,有竹刀的特殊效果,如果是后仿的一般是钢刀镌刻,字的边缘比较光滑锐利,除了泥料特征,这是识别款识的重要依据,因为明朝没有钢刀,哪来钢刀刻字的效果。一般认为如果有钢刀刻字的感觉基本上不可能是明朝的壶了。
另外,紫砂壶上刻字画最早始于瞿应绍,即子冶。子冶是清道光时江苏上海人,才华横溢,号“壶公”,由此可见清道光以前壶上绝对不会有刻字画的。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