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断代。紫砂壶的外形、款识、泥质和技艺等,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一些重要特征入手进行紫砂壶鉴别。如民国以前的壶,在泥料中一般不会添加氧化剂,因此壶色都是天然形成的。假如藏友看到壶色是墨绿色等别样颜色,但卖家又号称是明、清时代的老壶就基本不可托了。由于墨绿色是在紫泥中加入氧化钴烧制而成,而这种技术在明清时期是不可能达到的。
慎买所谓的获奖壶,这是由近年来的会展经济带动起来的。专家说,珍藏者购买的壶不一定就是那次展会上获奖的那把壶;而且一些会展评奖中含有水分。因此,投资者购买要理性、慎重。
1、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看!(基本化料的,天然界色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
2、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假料,当然一些薄胎壶比较轻的,但我一般宁愿错杀!主要是觉得薄胎壶使用要非常小心,易碰坏)
4、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假如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一种情况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这样的“泥壶”不要,由于透气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
二种情况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炼泥的时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壶水色好看,壶颜色平均。
6、原矿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呢,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玄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平均,所以良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丢脸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平均的壶需要小心。
7、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楚、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平均的,比较天然,和调砂不同的。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渗出,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平均,有人为操作的感觉。
原矿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8、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假如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是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
9、透气性不能做为检修原矿紫砂壶的充分前提,一些化料壶也是有透气性的。
当代的紫砂壶泰斗级的顾景舟壶价最贵,朱可心、何道洪、蒋蓉、谭泉海、 蒋蓉、汪寅仙、徐秀棠、 鲍志强、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等的壶也都是很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