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种类虽然很多,但真正用作茶具的陶器并不多,其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的创制年代可上溯至北宋,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茶壶最为著名。
北宋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得正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刚开始兴起的情景。据传宋代诗人苏轼住在宜兴时,就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称之为“东坡壶”。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就是诗人对紫砂茶具赏识的表达。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先后出现了两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
传说寺院里有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
供春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金石,敦庞用心,怎称神明”。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清代宜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仿生型,仿照动植物形象制作,如南瓜壶、扁竹壶、梅干壶等;几何形,按照球形、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形制作,如六方壶、八角壶、圆壶等;艺术型,通体反映了制作者的艺术想象,或集雕塑、诗文、书画于一体,如加彩人物壶、什锦壶、山水茗具等;特种型,根据某些茶类和饮茶方法而专门制作,如用于品饮工夫茶的“烹茶四宝”——汕头风炉(烧水用的火炉)、玉书碾(烧水壶)、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茶杯);混合型,兼有以上两种以上特点的茶具。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 其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宜兴紫砂陶土主要分布于宜兴南郊,位于鼎山、蜀山附近的丘陵地带,品种繁多。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嫩泥三大类。白泥为灰白色粉砂质铝土质黏土,甲泥是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嫩泥是土黄、灰白色为主的杂色黏土。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砂壶的烧制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概不敷釉。由于在成陶时火温较高,可达1100~1200℃,烧结出来的陶器比较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不仅能够经久耐用,还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由陶土制成的壶传热不快,既能保证壶中茶水的温度,又不会烫手。紫砂壶的一大特点是在热天盛茶,不易发生酸馊变味的现象。即使冷热温度剧变,壶也不会发生破裂,甚至还可以将紫砂壶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也不会发生爆裂。
紫砂泥制成品的表面不但可以抛光处理,而且只要使用者经常对其拭涤保养,不久便可发出暗光,如珠似玉。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各有特点,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紫砂色泽属暖色系统,古朴沉稳,色相变化微妙,全靠制作者匠心独运。作品烧成后可以呈现天青、水碧、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紫砂陶制品的色泽及肌理效果,充分显示了紫砂陶土的美感潜质。优质的原料和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的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紫砂壶的造型 一把紫砂壶从结构上可分为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品类都有一定名称,至今仍流行的还有数十种,如:洋桶、掇球、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从造型上来区分,可分为以下几类:以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而变形的自然造型,如梅茶壶、莲子壶、葵花壶、柿子壶、竹形壶、松树形壶等,统称“花货”。以不同的几何形体为艺术造型的几何造型,如各式方形壶、圆形壶、直筒壶、双菱形壶等,统称“光货”。取材古代文物造型的博古造型,如,仿青铜器、汉简、玉器、秦汉瓦当等造型的茶壶,甚至后人直接模仿前人的茶壶造型,进行再创作,形象质朴、雅致,古趣盎然。还有一类是筋纹造型,其特点是在光货的基础上做出各式的棱角,多在嘴和把手处出筋。 择器-茶具的种类之陶器茶具——《舌尖上的茶叶》
紫砂壶的装饰 除了紫砂茶壶的造型色彩千姿百态、耐人寻味。壶外壁常雕以金石书画、诗词对联、名家手迹,使“壶随字贵,字以壶传”,因而“寸柄之壶,贵如金玉。”紫砂壶不仅仅是因生活用品而流行,最终作为精美的艺术品而名噪天下。在紫砂壶上雕刻花岛、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我国古代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他们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诸艺术融为一体,装饰于壶壁,使紫砂壶不但成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在自身的艺术内涵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赵宦光、董其昌、陈煌图、郑板桥、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等,都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画,这些诗文、书画,一般都清雅淡远,寥寥数笔,即为品茗人士大增兴致。《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仅是一件作为日用品的茶具,更是一件可以恒久流传的艺术品。因而紫砂陶具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使用价值,以其“金石味、书卷气、民俗情”而在诸多质地的茶具中独领风骚,长盛不衰。
紫砂壶的收藏 收藏名家大师的紫砂壶和收藏书画大师的书画一样,名家大师的珍品壶普通人很少能见到,除非在陶瓷博物馆内方可见:一般来说,紫砂壶的鉴赏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雅的艺术层次,它必须是制艺精湛、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佳品;二是技艺精湛,批量生产,面向市场的高档壶;三是指普通产品,按各地风俗习惯、大小、形式多样,广泛流行于民间的紫砂壶。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收藏,如经济实力雄厚,就可以把当前市场上或民间那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壶收集起来;如经济实力不足,可基于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进行判断,把一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壶收集起来,若干年后会表现出它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即便是破损的壶,也不要轻易扔掉,应设法将其修补好,珍藏起来,若干年后,说不定是无价之宝。总之,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把握得当,通过用养的方法,最后达到收藏的目的。
紫砂壶的评价 评价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一套茶具只有具备了容积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提用方便,壶盖的周围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整套茶具的美观和实用得到融洽的结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宜兴茶具便有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