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炉,原是唐代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厅,可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质的用于承接炭灰。
风炉的历史要追回中国的唐朝,第一个称为风炉的器物,或是唐代陆羽亲手做的。陆羽在其《茶经》中这样说道:“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又说:“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表明风炉通常由铜、铁,甚至揉泥制作而成。
合道堂风炉缘起
合道堂首席监造师孙文有先生平生素爱茶道,2009秋,孙先生和一位日本茶友一起品茗时,谈论起了茶道。从茶诗、茶类、茶器一直谈到茶道,日本朋友感叹了一句,如今茶道的精髓,怕尽数在日本了。孙先生当即愕然,与那位日本朋友辩论了起来。
孙先生说,虽然茶道闻名于日本,但是起源却是在中国,传闻由神农氏首开饮茶之法,自大唐陆羽著《茶经》而至盛,本源清明,流传有序,怎么会尽数只在日本呢?
日本朋友则反问道:中国当今可有什么茶道重器么?日本有铁瓶,精工细作,得天地清韵,且独此一家。反倒是中国,见铁瓶销路好,就不顾质量地乱仿乱造,结果伤了日本铁瓶的名气。
孙先生一时无言以对,也有些神伤:茶源自中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却被日本人一句话问住了,多少有些令人不甘心。
自此,孙先生开始翻看茶书,从《茶经》中得阅“风炉”一器:“铜铸,鼎三足,中虚六分,巽风,离火,砍水。”这不就是茶道的重器么。
孙先生决定复原风炉这一茶器,他遍访名师,了解宣德铜器的铸造方法,又寻访铜器雕、錾、镌、铸等方面的大家学习相关的工艺,再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才铸造出如今的合道堂风炉。风炉选用精铜造器,通体满工錾刻,色泽沉郁,兼得唐、明之风。
华夏渊长,人生须臾,能在有生之年铸得茶道重器,孙先生也是很感欣慰的。
至善知合 修真行道
浩瀚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代表着终极真理。以修身养性抵达“道”的彼岸,感受天地生命中的和合之美,是儒、释、道殊途同归的永恒追求。
合道堂,以至善知合、修真行道为宗旨,用现代审美情趣弘扬传统经典养生养性的生活方式,精益于发现、感受、领悟并再现自然之真、器物之扇、工艺之美,以期与诸通道共同追求“德合道履”之自由境界。
所谓“至善知合”是以“内善外合”达到“内圣外王”的自我实现之路,即内循天道,达于至善;外行仁义,知行合一。所谓“修真行道”是以“养生养性”达到“修真修德”的人格完善之道,即内求明真见性,执德修行;外求无我两忘,天人合一。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其中,“围炉煮茗”给予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以无穷的遐想与向往。
古人素有“围炉煮雪”、“敲冰煮茗”、“松峰煮茗”、“竹雨谈诗”的佳话和大自然下极其浪漫的诗情画意,而这一切,与风炉全然有着不解之缘。
在现代,做风炉的材质有金的、银的、铜的、铁质的、合金的,还有紫砂的、陶土的,等等。而众多的茶道具都是有生命的,每件茶道具也都是有来历的,茶器具与人、与茶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何等的宝贵!对于茶人来说,茶道具的价值就在于人们怎样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