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煮茶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

时间:2019-01-22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煮茶与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对茶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 答案是:丰富变化的体感

   泡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茶方式,对茶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除了好的口感、赏心悦目的汤色这些共同的特征以外,泡茶可以感觉到每一泡口感的变化,而煮茶则追求口感稳定。如果说泡茶丰富变化的口感令人回味,那么煮茶始终如一的口感魅力何在呢?
   答案是:丰富变化的体感,讲到这里,资深茶人可能立刻会想到卢仝的七碗茶诗,难怪一直在写身体的感受而不是口感的变化。
   煮,是一次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里“咕咕”的冒着泡,茶香了四周。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通透感,当是一大乐趣。
   1、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
   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古人煮茶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唐宋,正如同她的政治和经济一样。唐宋时期我们的先人喝茶都是煮着喝的,现代人所熟知的冲泡法是在元朝以后形成的。
   煮茶在古代分为:宫廷煮茶、禅茶、雅士煮茶和平民煮茶。把茶放在锅里直接煮就是平民的作法,故称之为平民煮茶。宫廷煮茶是程序最多也最为考究的。
   个人认为,煮茶除了注重茶、器、水、火的融合统一,更要注重人的作用!茶、器、水、火如何相融合,其中就是人的作用,没有人,它们也只是单独的个体罢了!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发现、提升他们的价值。
   3、择茶
   煮茶时,多选择老白茶之类,这些茶品茶性趋于寒凉。烹煮后,用来清热下火再适合不过。
   除了直接烹煮干茶,还可以炖煮茶冲泡后的茶根,此法多用于老茶,可让冲泡时未能释放的精华充分析出,如此方对得起老茶历经的岁月。
   4、烹煮
   煮茶法使用的茶水比例,一般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因煮茶不若泡茶般要求严格,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可直接投入壶中,也可加入茶包袋中烹煮,这样更便于事毕后的清理。需注意的是若使用茶包袋,请尽量使用尺码较大的型号,这样茶叶在茶包袋中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如此茶汤的汤感更佳。
   5、时间
   推荐20左右分钟。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
   若是茶汤过于浓郁,可于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如此调节至符合个人品饮习惯的浓度即可,自是别有一番乐趣。《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煮茶也是一样,就拿做菜打个例子,再好的物料,如果厨师不行,那也是做不出好菜的。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话题不在这里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相同的物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一定是有品级之分的。同样,煮茶也一样,同样的茶,同样的流程,茶师的级别不同、心态不同、体态不同,煮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
   择日,跟家人朋友一起煮一壶茶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公道杯  老白茶  中国茶  煮茶法  喝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首个中意安全食品茶产业合作项
首个中意安全食品茶产业合作项
品茶 品人
品茶 品人
清明雨上踏青品茶
清明雨上踏青品茶
品茶时你是否也在也品味自己
品茶时你是否也在也品味自己
从吃茶到品茶饮茶法的流变史
从吃茶到品茶饮茶法的流变史
“茶”中奇缘古今品茶方法大穿
“茶”中奇缘古今品茶方法大穿
从品茶静心的过程 寻求通悟人
从品茶静心的过程 寻求通悟人
品茶 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
品茶 品着世间的阴晴冷暖
品茶入座有讲究
品茶入座有讲究
用心品茶用心生活
用心品茶用心生活
配上精致的点心品茶才更有趣味
配上精致的点心品茶才更有趣味
与平淡中懂生活 在淡泊里品茶
与平淡中懂生活 在淡泊里品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