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经典壶型之石瓢

时间:2019-01-30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在石瓢的发展历史中,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得不提,苏轼一生辗转南北,仕途不顺,在人生遭受坎坷时,他就把相当多的兴趣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品味上。 因政见不合,苏轼被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

   中百变,首推石瓢。
   在石瓢的发展历史中,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得不提,苏轼一生辗转南北,仕途不顺,在人生遭受坎坷时,他就把相当多的兴趣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品味上。
   因政见不合,苏轼被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当时金属烹器,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就是后人说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铫”也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直至到清朝的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又有了变化,更趋向于文人化和艺术化。
   陈曼生,一位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西冷八家”之一,清代县令,颇爱收藏
   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喜欢微服简从,游走市井间,偶尔淘选古物来收藏。一天在街角看到一乞丐,面前放着一个石器,曼生不曾见过,很好奇,上前细细观察。发现这器皿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然很破旧,但依然典雅古朴,在器底竟有“无了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看了很喜欢,就拿二两银子打算购买。但乞丐看他高兴的神情,以为是宝物,要十两银子才卖,曼生很生气,假装要走,乞丐一急,赶紧卖给了曼生。曼生如获至宝,赶紧回家清洗干净,一看,果然是一元代所制石瓢,且有瓢柄,曼生是紫砂玩家,之前没见过这种器型,所以想仿制一把,以它为型加流、盖绘制,多番修改,最终成型,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由此曼生石铫诞生了。
   最终改成石瓢,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三角器身,底置三足,盖桥钮,这些突出特色的紫砂壶,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尤其要提的是三角形运用恰当,壶把与嘴对称,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三角形线条,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适。突出独特的力度与气韵,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石瓢壶  收藏  煮茶  历史  紫砂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泥料独特之处
紫砂壶泥料独特之处
六大原则“养”好紫砂壶
六大原则“养”好紫砂壶
紫砂壶要这么养
紫砂壶要这么养
紫砂壶有五宝你知道吗
紫砂壶有五宝你知道吗
紫砂壶价值详解
紫砂壶价值详解
到底是谁砸了紫砂壶的招牌
到底是谁砸了紫砂壶的招牌
不同的茶适合什么样的紫砂壶呢
不同的茶适合什么样的紫砂壶呢
紫砂壶买来后要先开壶你知道吗
紫砂壶买来后要先开壶你知道吗
选紫砂壶的那些事
选紫砂壶的那些事
为何紫砂壶一壶不事二茶
为何紫砂壶一壶不事二茶
如何让紫砂壶容光焕发
如何让紫砂壶容光焕发
紫砂壶文化
紫砂壶文化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