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艺的“文气”
以“文气” 二字来概括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是中国文艺界评论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文学评论中,自魏曹丕 《典论.论文》中首提“文气”以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审美鉴赏、创作评论,使“文气”说成为自成体系的重要理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艺评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有时说,一把好壶,就 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有韵的诗。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如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感叹的:“紫砂陶艺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 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欣赏壶艺作品,品味壶艺蕴含之文气,是一件赏心乐事!浅析紫砂壶艺的“文气”品味壶艺之文气,一是要着眼于壶艺作品整体品位意味的品读; 二是要品评壶体的文气。壶体是壶艺作品文气的根与魂。品评壶 艺作品的文气,离开了壶体文气的根与魂,单纯品评壶饰的文 气,那就不是评壶,而是评书、评画、评雕刻;三是品评壶饰有 没有文气,壶体有文气,壶饰也有文气,那就是锦上添花。壶体 有文气,而壶饰没有文气,那则是“明珠投暗”了,壶体无文气,而壶饰有文气,那就成了“鲜花插在牛粪上” 。
文气原于文艺评论的美学范畴。文气,本身就充满浓郁的“妙不可言”的朦胧美,能强烈地感觉到她,但是要用语言文字说出 一二三来,也不容易!文气引进壶艺品评,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无论如何研究用“文气”品评壶艺,她也是一个“多说多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用“文气”来引导评论紫砂壶艺的创作,这也要有个共同提高的过程!文气,朦胧也好,困难也罢,与紫砂壶创作实际结合,将大大推动紫砂壶艺的升华。
“文气”之与艺术作品,着重点在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力。以文气 品评壶艺作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才气决定着文气;二是 技艺水平影响着作品表现出的文气;三是与欣赏者的素养有关。
浅析紫砂壶艺的“文气”首先,从作者的才气角度来看,主体的才情与文气有关系,他所表现在创作上的"文气”,是与创作主体情感、想象不可分的。我国唐代以来,评论者就把文气与道徳修养联系起来。南朝文学批评大家刘勰都主张:求文气,必先养心。 就是书外求书、艺外求艺,作学识、人品、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尤其要强调艺术家的文学素养。过去•宜兴紫砂文人与艺人明确分开着。如今紫砂艺人文人化与文人的艺术复合人才的涌现,-艺人素质与文人素质,在一个层次上同步、平衡发展,把“学识修养”化入壶艺的创作 满浓郁文气的壶艺作品不断问世,成了可能。
其二,技艺水平影响着文气。壶艺的文气,作品表现除“学养”之外, 并不是贴在作品上的标签,而是“真情留露”出来的。这和书画作品是一致的,“自然流露”是由内而外的,内是源,外是表现作者的技艺水平,能不能把“学问文章之气”自然流露出来,发散于壶体周围而形成艺才, 并不是有文化底蕴就能做到的,眼高手低,也无济于事。有文化教养的人,写不好书法,练不好画的大有人在在。壶艺作品的文气与技艺密不可分,心到手到,技术能表情达意,因此,壶艺的文气更显示出工艺特色。浅析紫砂壶艺的“文气”
其三,能不能欣赏到作品的“文气”,在于欣赏者的再次积累,艺术欣赏论告诉我们,欣赏过程是再创作的过程,作品有文气,你看不懂,再好的壶艺作品在你面前,你也摸不着头脑,即“一个人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说欣赏眼的眼力、素养,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变低水平为高水平,才能享受到品壶的乐趣,才能自由。欣赏者做到这样难吗?既难也不难。中国的书画现象,不少古董商不有多少文化,也写不成字,画不成画,但眼光很高很准,鉴赏能力很强,有的人甚至高过专业的技师,其中的诀窍无非是喜欢、多看原作、多研究作者的创作之本,作品的气质风格。若能达到和作者犹如朋友,恍如对作品如数家珍的境界,那就有了欣赏的自由。
浅析紫砂壶艺的“文气”赏壶也同此理!因此,壶艺文化从哪里来,既来自于作者来自于赏者的眼。壶艺的文气,源于作者的“我善养吾心”和“学问文章之气”,然后将他们融化、外化。物化,同时它需要欣赏者的素养和眼力。这素养和眼力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学而知之,未来宜兴紫砂的文化知名度,取决于这两者壶艺家与评论家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