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来,铜和陶瓷茶具逐步替代陈旧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鼓起一股家用铜瓷,不重金玉的习尚。据《宋稗类钞》说“唐宋间,不贵金玉而贵铜磁(瓷)”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报价更廉价,煮水性能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坚持香气,所以简单推行,又受群众喜欢。这种从金属茶具到陶瓷茶具的变化,也从旁边面反映出,唐宋以来,大家文化观,价值观,对生活用品实用性的取向有了转机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唐宋文化前进的象征。
再之,唐宋以来,陶瓷茶具明显替代曩昔的金属、玉制茶具,这还与唐宋陶瓷工艺出产的开展直接有关。一般来说,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出产开端出现飞跃开展,隋唐以来中国瓷器出产进入一个昌盛期间。如唐代的瓷器制品已达到圆滑轻薄的境地,唐皮日休说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磁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其时的“越人”多指浙江东部地区,越人工的磁器形如圆月,轻如浮云。因而还有“金陵碗,越瓷器”的美誉。王蜀写诗说:“金陵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宋代的制瓷工艺技术更是独具个性,名窑辈出,如“定州白窑”。宋世宗时有“柴窑”。听说“柴窑”出的瓷器“颜色如天,其声如磐,精妙之极”。
北宋政和年间,京都自置窑烧造瓷器,名为“官窑”。北宋南渡后,有邵成章设后苑,名为“邵局”,并仿北宋遗法,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为“内窑”。内窑瓷器“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景德镇陶器色变如丹砂(赤色),也是为了上贡的需要。大观年间朝廷贡瓷需求“端正合制,莹无瑕疵,色泽如一。”宋朝廷命汝州造“青窑器”,其器用玛瑙细未为油,更是色泽洁莹。其时只要贡御宫殿多下来一点青窑器方可出卖。“世尤可贵”。汝窑被视为宋代瓷窑之魁,史料说其时的茶盏,茶罂(茶瓶)报价昂贵到了“鬻(卖)诸富室,价与金玉等(同)。”世人争为收藏,除上例之外:宋代还有不少民窑,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等出产的瓷器也十分精巧可观。一言蔽之,唐宋陶瓷工艺的鼓起是唐宋茶具改善与开展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