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壶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
紫砂壶的造型历来是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型,也有奇巧怪异的造型。自清康熙到乾隆晚期,紫砂壶造型及装饰风格发展到顶峰,自然型受到广泛欢迎,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陈鸣远,他继承了前辈的余风,开创了清代壶艺新风貌。
凤首象钮龙首提梁紫砂壶:高(至提梁)23.5厘米,至象钮18厘米、口径7.8厘米、腹径13.5厘米、底径6.8厘米。凤首为流,象为钮、龙首向前,身为提梁,通体紫色,造型简约而不简单。
此壶平口、束颈、平肩、扁圆腹、圈足,凹底。
壶体一侧设凤首,长颈健硕,华丽绢秀,张开的嘴恰好是水流之口(图二)。
另一侧从肩部塑一龙形提梁、龙身向上延伸弯曲成梁,龙头位于凤首之上,两条龙须飘落而下,与壶肩相连,呈三角型,不仅巧妙地支撑龙体,而且增强了提梁的牢固性。龙首张嘴瞪目、威风凛凛龙体,凤颈均深刻鳞片状斑点纹。
壶盖呈半圆状瓜皮帽形,盖顶塑一幼象为钮,幼象呈卧状、象鼻自然弯曲上翘,形态憨鞠、栩栩如生。出气孔位于象腹两侧之下(图四)。
壶内通向壶嘴的水孔为一较大的独孔,这是明清紫砂壶与民国之后壶孔的最大区别,民国后普遍采用网状孔。
壶底心有篆书章款"陈明远"三字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