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症状“判你玩壶已入魔
症状一、【借助于工具玩壶】
用放大镜(检查有没有划痕或者跳砂)、用圆规(检查壶口或者盖子是不是绝对的圆)、或直尺(检查三点一线)、或计时器(检查壶几秒钟出完水)、或量杯(比如证书上工艺师可能会写200cc,但这类朋友实测可能是190cc或者215cc,就以此断定此壶是假冒的)等等工具对壶的精确度进行测量,是不是有点走火入魔了?
症状二、【断水和玩倒立】
论坛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对气密性的判断标准是:按住壶钮,壶立即断水,然后捂住壶嘴,将壶倒置,盖子不落下——我的看法:任何壶“玩倒立”——现在网络卖壶(或卖杯)都开始流行“玩倒立”这个噱头。玩倒立对部分壶起作用,绝不保证任何壶型都能玩倒立。当然,能玩倒立的壶就一定是好壶吗?
症状三、【透气性问题】
网上有些所谓的高手判断标准是:将壶里的冷水倒掉,盖上盖子,阴干。如果xx分钟之内阴干,则透气性良好,阴干时间越久越差——影响透气性的因素很多,透气性好坏与泥料档次关系不太大,因为无数次事实证明,那些一二十元的“打狗防身专用壶”,透气性很多也都不错。其实,透气性与泥性(朱泥红泥透气性就比紫泥段泥差多了)关系大,甚至和练泥方式、明针工夫等等因素都有关。
症状四、【盖子晃荡问题】
很多玩壶的朋友要求“左右使力纹丝不动,转动却滑爽”,认为盖子越严实就表示这壶做工越好。其实,轻微晃荡不是质量问题,更不能简单说成是做壶水平和能力问题,否则对艺人们的辛勤付出不公平,只有明显晃动,并且影响到壶的气密性才可能算是质量问题。
给大家讲个有意思的事,之前有个客户讲到:买了个壶,发现口盖做的不好。原因很简单,我倒茶的时候,不用手扶盖子,它居然能掉下来。
如果用倒茶倾斜时盖子是否掉下来来验证盖子做的是否严密到位,这个玩壶观点实在太可怕。
倒茶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让盖子不掉呢?是靠内外气体压强差撑住的吗?比如寿珍掇球,由于壶颈较长,倒茶的时候很难掉盖子,这和壶好壶坏没什么关系。
道听途说的理论总归是有局限性的,人云亦云就好比被人牵着鼻子走路一样。倒茶不用手保护盖子,您家的壶肯定大多数的盖子都有残缺,所以,谁要是以倒茶掉不掉盖为标准玩壶,真的有点离谱!
症状五、【出水问题】
出水好不好,不仅要看是否有力,还得看线条是否标准圆柱线,而且还要看粗细;看一壶水多少秒内能出完;还得看出水是否歪了;壶内会不会残留,倒不干净;盖子那里会不会“尿腚”;壶嘴那里会不会有“哈喇子”回流……
出水是否流畅,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壶嘴的形状;壶嘴安的位置(越靠下出水一般越好);壶身的形状等等,出水流畅和水压息息相关这些我们都要遵循科学原理。如果单单把出水的好坏作为判断好壶的第一要素,那你一定会错过很多好壶。
症状六、【泥料粗细问题】
很多新手朋友认为“泥料粗,看起来明显”的料就好,并以此作为鉴定泥料档次的依据,我极不赞同,因为对紫砂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目数越大,颗粒越细。而壶表的颗粒状态如何,颗粒是否明显,既有调砂原因,铺砂原因,明针处理原因,还有就是目数大小的原因,颗粒是否明显与泥料档次的关系得具体看实物分析,不能说的很笼统。
症状七、【“美人痣”或者跳砂或者划痕的问题】
1、壶身上可能会不规则分布一些“美人痣”(铁渍),但很多壶友认为美人痣是泥料不纯的标记。这是紫砂含的金属物质的在高温熔化形成,是原矿紫砂才会有而且都不可避免,天生的,除非人为酸洗可能会让美人痣少一些或者“消失”。
2、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烧制时壶身因收缩,砂粒与砂料间没有缓冲,粘结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挤压而蹦出。从这点看,有跳砂现象的壶大多是纯正的紫砂泥。要想消除跳砂现象,非常简单,在泥料里多加点脂粉泥就行,虽然不会跳砂了,但泥品同时也下降了。
3、划痕若在内部或者壶底或者隐蔽的地方,可以忽略不计,即使有明显划痕,也不算瑕疵。若在大家都能容易看到的外部出现划痕,我们也要看划痕的深浅或粗细来判定是不是瑕疵,其实养壶的过程中包浆之后也就消失了。
症状八、【“三山平不平”的问题】
“三山平不平”是很多壶友关心的问题——这也是紫砂界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之一。请注意这与人们常说的“三点一线”不是一个概念——经常有初入门的朋友混淆概念。怎么看“三山”?也就是说把壶盖子拿掉,然后倒置紫砂壶于平面桌上,看看壶的流、壶口、壶把能否平齐。无数关于紫砂的典故以及网络文章也都强调壶一定要“三山平齐”,否则不是好壶,负责任的说这个跟壶好不好没有必然关系。
制壶时候陶手考虑的主要是壶嘴、壶把的比例和结构,比例要对称,结构要合理,虚实空间要和盖子相得益彰,很少考虑这个“三山平齐”的问题。此外,从器形结构来讲,确实不能太齐,否则泡茶时候,水还没有注满壶体,壶嘴已经开始流水了,这样永远无法让壶体满水,更加无法用壶盖刮去浮沫,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