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绞胎工艺约在清中期出现
时间:2015-12-01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次
绞泥,这种工艺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预先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顺序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或打泥片成型),使胎烧成后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间的纹理装饰。紫砂陶中的绞胎出现,约在清中期。 紫砂壶中的绞胎工艺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宜兴紫砂工艺厂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试制成功。1979年,宜兴陶瓷公司在北
绞泥,这种
工艺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预先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顺序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或打泥片成型),使胎烧成后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间的纹理装饰。
紫砂陶中的绞胎出现,约在清中期。
紫砂壶中的绞胎
工艺出现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宜兴
紫砂工艺厂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试制成功。1979年,宜兴陶瓷公司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吕尧臣参展的两件作品中,一是
段泥绿泥组合,名曰:“碧波壶”,另一个是用
紫砂与朱泥组合,名曰:“凌云壶”。两壶的展出,获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紫砂绞胎的特点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无秩序地叠放一起,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有的似木石纹理,有的如行云流水。不同泥料的组合,变化自然、生动,可做胎,或作表面装饰,切成片状,然后用泥浆贴上,此种装饰可体现出
紫砂泥料的淳朴与自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