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壶在手汤长流

时间:2019-03-26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紫砂壶之为壶,必有壶嘴,也称为紫砂壶的流。茶汤的全部灵魂和思想,都会从这里流进茶杯之中,在现实的空间淡定出一个惬意的温度,去润人心脾。 壶嘴是壶身以外的一个显著部分,可以细分为唇、额、嘴、嗉(嗉,鸟嗉子也)。这种细分,让壶嘴生动开来。一般来说,壶嘴,把
 
 
    紫砂之为壶,必有壶嘴,也称为紫砂壶的“流”。的全部灵魂和思想,都会从这里流进茶杯之中,在现实的空间淡定出一个惬意的温度,去润人心脾。
 
  壶嘴是壶身以外的一个显著部分,可以细分为唇、额、嘴、嗉(嗉,鸟嗉子也)。这种细分,让壶嘴生动开来。一般来说,壶嘴,把整体叫做“流”,把流顶部的出水口叫做“嘴”。
 
  对壶嘴的功能性要求,有句行话:“七寸注水不泛花”。说的是,好的紫砂壶流,出水通畅、爽利,水柱七寸高不会散开,茶汤倒出直泻杯底而无潺潺流水之声。这与大家熟悉的另一个画面有视觉上的相似处:高台跳水,压水花的功夫,是选手得分的一个关键。好的壶嘴,出水,类似也。
 
  紫砂大家季益顺就当面对我不无得意地说过:“大家喜欢我的壶,特别是我的壶嘴,出水流畅,一顺水。”
 
  如果壶嘴出水时有“喷”的现象,有“漫”的样子,收水时再有流涎,这样涣散的壶嘴或者是太过童年,或者是太过老年。
 
  好在紫砂的能工巧匠早早就意识到壶嘴“压水花”功夫乃出水之关键。目前,固定下的壶流形制为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直流和鸭嘴流。各位看到“直流”了,会想到一个词,交流。放心吧,一把壶的壶嘴,绝非电源模式,绝无“交流”。
 
  一弯流,形似鸟喙,喙者,鸟兽之嘴也。俗称“一喙嘴”。较短,安装位置也较高。常见的是向上和向外的两种形制。向上的,如小鸟在无心地晒着太阳;向外的,似小鸟在有心地躲着小雨。
 
  二弯流,下方就有了个嗉囊,这样做,在技术上加大根部截面面积,就会增加出水的冲压力量。二弯流就有成鸟的气质了:望着前方或者前上方,定定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三弯流,特点是嗉囊更为显著,在靠近壶的身桶处多有一道弧线。这样子的壶流基本像似个老谋深算的鸟了:有四处逡巡之态,无半点冒进之容。
 
  直流,这种壶流非常明快。分为上细下粗的“剑流”和上下等粗的“筒流”,比较常见在石瓢等简洁壶体之上。有昂首挺拔,倔强不屈之色。
 
  还有一种叫鸭嘴流,畅口,常见于壶口较大,几无壶肩的壶式上,实际等同于在壶口一侧附加一个半漏斗状的装置。这么说吧,就是家用不锈钢电热水壶壶口的样子。
 
  壶流端部的嘴,大致分为平嘴、包嘴、舌嘴三种。都是和上面的“流”默契配合使用。
 
  壶流与壶身相通处的孔眼,是壶身和壶流间的直接通道,叫水孔或者出水孔。明代的壶,基本为独孔,清代中后期方有三、五、七、九孔等。现在的壶,也有蜂窝形的球形孔,类似半个高尔夫球,也有人将这种孔叫“高尔夫球”,这是从日本茶壶那里借鉴而来。
 
  有意思的是,壶流和壶身的连接处理:一种是明接,一种为暗接。明接,就是流和壶身连接有明显的界限,暗接就是无明显的界限。明接若壶嘴单独粘上去的,暗接如壶嘴从壶身上慢慢长出来的。明接的壶嘴,有拙朴之工;暗接的壶嘴,多秀美之气。
 
  目前,我国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就是一把流与壶身明接的壶,为南京博物馆所藏明嘉靖吴经墓葬提梁壶(见图)。此壶至迟产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以前,与史籍记载的初创期紫砂制法相一致,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这把17.7厘米高的紫砂提梁壶,壶流和壶身的明接特色鲜明,分外出众:壶流的下部有四瓣柿形泥片贴花和壶身相接,贴花是装饰,还具有加固流与壶身的黏合作用。
 
  据考,吴经是司礼监官职四品的太监,为提督太监。这把壶没有款识,但可以推测为当时名家所制,为吴经生前宝爱之物。
 
  水尽茶干,物是人非。有茶汤流出的紫砂壶,壶才和它的主人一起,命定地活着。——所以,壶要在手,汤要长流。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茶壶  紫砂  茶汤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宋代壶的特点
宋代壶的特点
宜兴紫砂壶的养护与玩赏
宜兴紫砂壶的养护与玩赏
茶壶盖置 总有闲情可安放
茶壶盖置 总有闲情可安放
老白茶冲泡方法之紫砂壶冲泡
老白茶冲泡方法之紫砂壶冲泡
你有没有碰见一款气质优雅的紫
你有没有碰见一款气质优雅的紫
紫砂壶绞泥该怎么“绞”才能达
紫砂壶绞泥该怎么“绞”才能达
注子注壶到执壶
注子注壶到执壶
壶中得清趣 恬静而养性
壶中得清趣 恬静而养性
窑变壶具价值增长潜力
窑变壶具价值增长潜力
紫砂壶历来为国人所宠
紫砂壶历来为国人所宠
一把手拉壶成就四大家族
一把手拉壶成就四大家族
壶中小乾坤收藏大学问
壶中小乾坤收藏大学问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