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清嘉道年间,曾致力推进紫砂壶艺。传说他手绘十八种壶式,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壶署款“曼生”,因此后世称为“曼生十八式”。
本文解析”曼生十八式“之子冶石瓢壶特征:
一、重心与稳定性
紫砂壶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稳的要求,稳除了指使用时的稳定外,也要求视觉上有安定感。子冶石瓢以形体的中心线为轴,造型的重心落在中轴上,从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轴线落在壶底的中心点。石瓢壶的侧立面近于正立的等腰三角形,重心全靠在壶体底部,但壶底以三乳钉状支脚架空,使得造型稳而不重。
二、流和把在壶体上的均衡
紫砂壶的流和把对主体的结构均衡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壶体上的流或把任何一方过重,或是壶把向外回转得过大,都会使得造型重心偏离中轴线。若流和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和空间安排不当时,也会影响造型的平衡。
子冶石瓢其装配的形式是:壶体两侧的流和把都各朝一方倾斜,壶把的曲度与壶嘴的延伸延伸方向相同。以中轴线为基准在两侧形成两个虚拟对称的三角形,并与壶口同高;以达到视觉虚拟空间上的平衡。
三、整体与局部
子冶石瓢壶身为等腰三角形,在盖子壶钮部分上,壶钮的造型为求取得与主体的协调,设计者往往将其外形做成主体正立形的缩小,是主体外轮廓的延伸。钮部与盖面的衔接内曲线为椭圆形,使得造型上有动感而不僵化。壶钮外形的切线同样为一个三角形,位于壶身主体三角形内上部,并且在造型上内外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要平行,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稳定。
流与把向内的延伸虚拟曲线,同样也形成一个三角形,且顶点都落在中轴线上,与壶体的正三角形刚好倒立相互叠加,使得整体上感觉和谐与灵动。
总之,一个视觉效果让人感觉舒服和谐的石瓢壶,是通过周视虚拟空间与壶身配合来表现其整体。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