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泥共分紫泥、红泥、绿泥三种,三种原矿通过不同的矿层开采炼制得到不同的泥料,我们常说的底槽清、清水泥、黑星砂、朱泥、段泥等都是紫、红、绿三种原矿的衍生,再加上烧制温度的高低和烧制时间长短的不同,铸就了紫砂壶五彩缤纷的外表。
【紫泥】
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 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 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50℃ / 收缩比:约11%
【红泥】
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便觉珠圆玉润,深获早期壶识者喜爱、赞赏。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00℃ / 收缩比:约13%
【绿泥】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
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200℃
【段泥】
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本山绿泥原矿提练而成;
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如今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段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不吐黑。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50℃ / 收缩比:约13%
【黑铁砂】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30℃ / 收缩比约12%
【大红泥】
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含氧化铁,在炼泥过程加入天然铁红粉提升红色,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此种泥料非常稀有。
矿区:宜兴市洑东乡西面
窑温:约1040℃ / 收缩比:约45-55%
【小红泥】
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
矿区:江苏宜兴市洑东乡
窑温:约1080℃ / 收缩比:约20-28%
【紫茄泥】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脉。
窑温:约1150-1200℃ / 收缩比:约12%
【墨绿泥】
是紫砂泥色配比之一。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经烧成后, 呈深绿色至墨绿色,是人工配制为数不多的紫砂色泥之一。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钴、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窑温:约1150℃ / 收缩比:约15%
【拼紫泥】
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简称“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呈棕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泥性:稳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结构紧密,可广泛利用,成型容易。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50~1200℃ / 收缩比:约11%
【清水泥】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50℃/ 收缩比:约11%
【底槽青】
矿产地:江苏宜兴黄龙山系四号井
窑温:约1160℃ / 收缩比:约11%
【甲子年紫砂】
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
窑温:约1150℃ / 收缩比:约11%
【铁星泥】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 / 收缩比:约13%
【细黑星】
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
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甚高。
矿区:江苏宜兴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 收缩比:约1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