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的造型,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传统中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说法。圆器打身筒、方器镶身简、筋纹器或花货搪身筒,独特的泥片成型,众多的加工工具,可规范每一个部位。仔细加工,均可做到轮廓周正,线条清晰。传统的壶艺,多以实用为主。在延续传统壶艺的进程中,有借鉴、有挪用、有发明,也有创造,追求作品的完美是历代艺人的奋斗目标。以当代大美术为背景。创作紫砂壶艺,实用已不再是唯一的目的。人们可以借用壶的元素来表达、发挥、关注、延伸壶艺的概念。演绎传统壶艺,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如何成型并不重要,制作过程也无固定的模式,形态的变化也会随着思考及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主要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为基本形态。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纽、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从而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此壶呈圆形,宝珠纽,纽有一孔。短流略湾,把为环形。壶身以弧线构图,平底。壶表面光泽匀润,造型小巧,颇具美感。
【球形壶】
现在的史料及考古发现的实物中,球形壶是紫砂壶中最早的形态。
提梁壶
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提梁壶,是目前已知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其壶身为传统陶瓷的造型,口略宽,丰肩,腹以下内收,平底。在壶腹上装一弯流,流根部与壶腹部相接处贴四瓣柿蒂形饰叶片,壶肩上装有类似明式家具中的“罗锅枨”形提梁。提梁下端内侧装有一环形圆孔,是用来系盖子的。此壶造型与王问的《煮茶图》画面中的提梁壶极为相似。用来煮水的。两壶相比较,从造型及功能上看,也应是用来煮水的。
球形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