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云:“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在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宋朝时期,茶更是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亦紫砂应运而生,发展到明清紫砂茶具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在古代,艺术的掌握者主要是文人,而众所周知——文人爱茶,正因为继儒、曼生等文士的偏爱,紫砂文化才得以超越民俗这个层次, 提升到艺术的范畴,紫砂文化也由此诞生了。
就紫砂与茶文化的关系,现代紫砂大师范国祥认为,一方面是在于紫砂壶的宜茶性,另一方面在于它多变的形态。一件佳美的紫砂作品,必需兼备艺术性与实用性,就实用性而论,自古已有多词赞美紫砂,有语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说明,紫砂性能的宜茶性,同时是壶,必需把手舒适,出水流畅,稳重得当,用之赏之兼备。就砂壶艺术性而论,又需千变万化的造型,精湛熟娴的技艺,深邃丰富的内涵三者合而为一。
范国祥出生于陶艺世家,祖父乃当代紫砂制壶及陶刻名家范泽林。其女儿范禧也是优秀青年陶艺家,中国书画院院士。范国祥自小跟随祖父制作紫砂壶及紫砂杂件,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沉淀,范国祥成为了现代范家紫砂陶艺传人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的灵感均来源于大自然,并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和茶文化的精髓,制艺工整,精细入微,生动别致,造型独树一帜,同时将他返璞归真的情怀表现得淋淋尽致。范国祥尤擅制作光素器、花器与紫砂杂件,特别是他创作的紫砂杂件微型花盆,深受陶艺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喜爱,曾多次荣获各类比赛大奖:2012年的紫砂作品“竹鼓”在2012年西安茶文化产业博览会紫砂茗壶评选中获得金奖;在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他的紫砂作品“雀壶”获得特别金奖,“亚明”四方壶获得金奖。
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觚菱、梅桩、仿古等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仅存的优秀作品,以今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光。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