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突然凉起来,带着秋天特有的香气。桂花香,糖炒栗子香,捂熟的糖藕香,白果树叶子香—这些香气乘着风凉,在我们鼻子里钻出钻进,低回不已。
“白菜青盐视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最负盛名的盖碗茶在北京。
北京盖碗茶一般都是用茉莉香片泡出来的花茶。在北京人眼里,盖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则是茶叶中的精品,两者结合起来,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颗热腾腾的心。南方人出差去北方,第一桩不习惯的事竟然是喝茶!花茶在北方风起云通沃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意思。实际上,出自南方的花茶,南方人自己却不常喝 要么那些不太喝茶的人会喝一些,也不多,原因大概是花的气味太浓,遮蔽了茶叶原始的香气,南方人的嘴巴那么刁,所以轻易不肯喝。
北京人不管这些,你喝也好不喝也罢,他反正是热情待客,先泡上一碗盖碗茶再说。
盖碗茶在北京人手上显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质。轻轻掀开碗盖,吹一吹,再用碗盖拂去一些茶叶末子,喝一口,齿颊留香。连皇帝喝的都是此种茶,你想怎样?爱喝不喝,南方人活该。
盖碗泡茶的好处全在一个盖子上。
追根寻源之后,方知道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蜀人饮茶方式较独特由茶盖、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四川这块地方,既有宝鼎,也有幽窗,茶闲的棋罢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四川人的生活方式生生表现在一个吃菜、一个喝茶上面,且愈演愈烈,欲罢不能。最绝的是“烟尚绿”和“指犹凉”:一个指的是茶水,烟一样轻飘飘的绿,映出脸庞像一扇纱窗了:一个指的是茶碗,指尖微凉,茶已喝淡,天色也暗下来,赶场子的人要去吃火锅了。
快活的四川人,惹得全中国人妒忌他们。一杯盖碗茶,喝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那曹雪芹也是一个盖碗茶迷,他写妙玉那一节,活脱脱为盖碗茶做了广告:“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众人说是—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静夜不眠因酒醒,沉烟重拨索烹茶”。
曾经在兰州喝过这样的茶。面前是流经兰州的黄河,黄河上横跨着一座大铁桥,坐在五泉山公园里,第一次与八宝茶劈面相逢,先是一惊,再是—喜,惊喜之余,用碗盖捞里面的桂圆干和荔枝干吃,别有风味,至今难忘。后来几天的行程里,又去了嘉裕关、酒泉、敦煌、西宁青海湖塔尔寺,一路风沙漫天,一路有甜津津的八宝盖碗茶相伴,倒也不觉得累了。回家后,兴冲冲地要做八宝茶给家人喝。
用的却是另外几种原料。味道是一样的,甜得有点发腻,家里人频频皱眉“这么甜的茶怎么喝得下去?”
“我喝了半个多月呢。”
“那是在外地,现在你再喝喝看?”
味道果然两样,这茶的背景已变,不再是黄土地、沙漠、清澈见底的青海湖、幡旗招展的倒淌河、空寂无人的鸟岛和鸣沙山、月牙泉,所以茶水的味道不肯再纯真。
没办法只好退到园林里去喝盖碗茶。
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坐在园林里,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花是红的,桥是九曲的,檐是飞的,地砖是六角的,窗户是镂空的,茶叶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个有盖的碗。
幸亏还有盖碗!
青瓷盖碗,白瓷盖碗,黑瓷盖碗,彩瓷盖碗,更有玲珑瓷盖碗,天上人间的盖碗茶,喝起来就不想回家的盖碗茶,在家里喝心里却想着敦煌的盖碗茶。意义不在茶叶,也不在配茶的干果,仅仅只在盖碗茶。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