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古窑址群”现为全国文保单位,它位于於潜镇绍鲁、凌口一带,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宋、元时代的古窑遗址,烧造时间长,分布面积广,堆烧层厚,产品多样,装烧方法独特,装烧工艺精湛,特别是黑釉茶盏,有兔毫和其他的曜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杭州市与临安文物部门对“天目古窑址群”遗存进行考古研究,由时任杭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姚桂芳撰写《论天目瓷窑址》一文得出如下结论:
1、天目瓷窑址的烧造年代,根据青白瓷和黑釉瓷的器物形制和胎釉装饰特征,始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初。这一点,从有关文献所载社会背景亦可佐证。
2、天目窑生产的黑釉瓷,无论造型还是胎釉纹饰,与日本收藏的“曜变天目”花碗极为相似。另外,从野外调查证实,宋代天目山区寺庙林立,其中的天目寺距碗窑湾仅一公里之遥,由此可见,当时日本僧人从天目山带回本国的天目黑釉碗的历史记载是完全可信的。
3、天目窑的黑釉瓷与“建窑”的黑釉瓷,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两种不同的产品。
4、天目窑黑釉瓷与武义蜈蚣窑的关系,从二者比较中,不难看出蜈蚣窑生产的黑釉瓷,无论在器形上,还是釉色上都受到天目窑的影响,如烧制的油滴、兔毫、玳瑁等与天目窑别无二致,但品种和质量似比天目窑逊色。
这些结论,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天目窑址群中大多数窑址保存完好,对于揭示学术界“天目窑”之谜,探讨黑釉瓷的烧制等研究课题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