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三个黄金时代
时间:2019-09-1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次
宜兴是我国的陶都,同时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紫砂壶产地。宜兴的陶文化是我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玉器、青花瓷、宣德炉等传统工艺 美术品类,紫砂壶算是历史较短的一类工艺品。无论是不是宜兴人,都明白在改革开放甚至90年代之前,紫砂壶只是在普通商店里销售
宜兴是我国的“陶都”,同时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
紫砂壶产地。宜兴的陶文化是我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玉器、青花瓷、宣德炉等传统
工艺 美术品类,
紫砂壶算是
历史较短的一类
工艺品。无论是不是宜兴人,都明白在改革开放甚至90年代之前,
紫砂壶只是在普通商店里销售的实用器和
工艺品。
宜兴
紫砂壶开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彼时它虽然造型优美,颜色典雅,但还是流传于太湖周边的实用品,明清两代是瓷器迅速发展时期,宜兴
紫砂壶的
制作 技术虽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流传范围较小,并未成为
收藏投资的主要品类。中国近代史上连绵的战乱,更使得
紫砂壶这种“雅士文化”下才能发展的小品类艰难生 存。这种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所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
紫砂壶迎来了发展
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据江苏宜兴
紫砂工艺厂副厂长时建明对记者透露,由于战乱使得从事
紫砂壶制作者只有五十 多个人,其中十几位为技艺娴熟的老艺人。在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了
紫砂壶的生产,顾景舟等一代宗师也被聘为“技术辅导员”。这时期砂质 优良,精品迭出。这时的
紫砂制作工艺可以说的
紫砂制造
工艺能够流传到现在、发扬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后,宜兴
紫砂工艺厂成功改制。一家国营企业的关闭换来了如今七百多家大大小小的民营、私营、股份制甚至中外合资的
紫砂厂。而此次改革也 极大地调动了
紫砂壶从业者的积极性。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两岸关系的改善,来自台湾地区的
收藏家发现了宜兴
紫砂壶这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大量台湾
收藏 家争相对优质
紫砂壶的购买极大的带动了
紫砂壶制造业的良性发展。当时靠
紫砂壶发家的宜兴人初步尝到了甜头,由此
紫砂壶也迎来了
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05年以前,由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以及两岸关系几经波折,
紫砂壶一度在宜兴变得无人问津。2005年之后, 随着民众生活进入小康,江浙一带更是再度兴起“
茶文化”,
紫砂壶再次“由冷转热”。此次也恰好迎来了
紫砂壶全行业中小企业改革,多家国营
紫砂工厂转制成股 份制或者民营企业。根据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堂的介绍,现在宜兴的
紫砂厂规模在亿元以上的就有八家,5000万以上的有二十家,这些
紫砂厂每年给宜兴 带来2000多万的税收收入。由此,
紫砂壶行业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第三次“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