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紫砂是一种没有受到地热作用的玉石紫砂矿岩,主要产地在丁蜀镇黄龙山。每一个地段的矿岩颜色各异,所含的化学成份各异,五颜六色,紫中发青发绿,黄中发青,紫黄红绿等被称之为五色土。而每种颜色的泥料在烧制中,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气氛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和肌理效果,其意想不到的色彩变化,被人们命名为紫砂窑变。
就瓷器而言,定、汝、官、哥、钧,是宋代烧造瓷件的五大名窑,史久、品精,一件难求。如钧窑,呈色剂是氧化铜含量不等的较厚釉层,在1200℃的还原焰中,游离的铜元素凝结成胶体铜粒散布在釉中。融化的晶料物质在高温中于器表垂流而为雨线,与底色隐约互动,幻化出缤纷五彩,给人以律动视觉、韵律美感和丰富联想。“钧窑挂红,价值连城”,成因正是铜粒凝结得大小不等,青、红色的掺杂造就了那惊心动魄的玫瑰紫、海棠红。
在超高温窑内,当紫砂壶吸附还原气氛,结合缺氧焰流时,晶莹五色若掠风、似流云、像铺染、如织锦,炫目夺魂而飘忽不定。壶体在收缩中定型,壶色在变化中堆积。那色彩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茶次数的增多而日新月异,或黄中发绿像翡中点翠,或绿中见红如鸡血萦璧,或紫中泛青若碧云出岫,或森森然各色颗粒,黄的更橙,绿的更翠,紫的更沉,颗粒润而莹,但无人工痕,色中有色,色中藏色,色中泛色,交融、蕴涵、飘逸。
“窑变”在何种窑烧下才会出现?
“窑变”是紫砂壶表在氧化和还原两种不同的烧造气氛下,生成呈色不同的状态。窑变留在壶体上的是美丽的流云、奇怪的梦境。色彩过渡自然。色相丰富饱满、色调倾向明显、色差冷暖协调、色阶推移有序。置阳光下,壶色随角度而变,生机焕然,璀璨夺目。推板窑、梭式窑、倒焰窑无法烧出,只有龙窑、电窑才可能烧出窑变紫砂壶。
一把上好窑变紫砂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色彩的过渡自然程度,色彩的稀有程度,颜色与造型的配合默契,火焰的痕迹,以及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