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焐灰并不是现代发明的技术,焐灰工艺自古就有的,具体从何时开始,没有考证过。我们的制壶先辈很早就使用这项技术了。以前一般采用谷糠做填充料来焐灰,现在一般采用木炭粉等物来填充,原理是一样的。其出现原因,并不是因为逐渐消失而越显珍贵的乌泥,而是因为烧窑时将壶烧花了,也就是烧成的泥色不匀,想补救泥色,于是便放入谷糠等物进行焐灰,以期烧成黑色后,能够统一泥色。众所都知,焐灰在古代是作为一种掩盖泥色不匀的装饰手法,焐灰之后茶壶通体都成黑色。经过焐灰后,壶体颜色统一了。
(1)茶壶必须烧成以后再焐灰
(2)将壶放入钵内用木炭粉等物填充,其作用是将壶与空气隔绝开,使其处于缺氧的状态下二次烧成。温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
焐灰的原理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或红色。焐灰的作用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铁元素在不同状态下呈色不同的原理,在第一次烧成是有氧气氛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Fe2O3),呈现紫、红色,而在焐灰则是缺氧状态下(还原气氛)烧成,铁元素在缺氧状态下,在木炭粉(元素C)发生反应,碳元素(C)结合了氧化铁(Fe2O3)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铁(Fe2O3)也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