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看懂明清两代的紫砂壶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2-01-05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次
紫砂壶的色泽丰富、造型万千,一般人很难全面了解透彻;但由于不同年代、不同艺人制作的紫砂壶都会存在一定的规律,所以也可根据规律进行大致的判断。比如明清两代的紫砂壶,其泥料、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年代特征,所以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特征进行简单地分辨。
紫砂壶的色泽丰富、造型万千,一般人很难全面了解透彻;但由于不同年代、不同艺人
制作的
紫砂壶都会存在一定的规律,所以也可根据规律进行大致的判断。比如明清两代的
紫砂壶,其泥料、造型、
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年代特征,所以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特征进行简单地分辨。
泥料
明代的
紫砂壶外观都比较粗糙、砂砾感较明显,这是由于当时的炼泥技术相对落后,用比较专业的说法是目数(
紫砂泥料的颗粒度)较低,所以显得较为粗犷。
到了清代,
紫砂炼泥
工艺得到提高,出现了细泥,所以从外观来看要比明代
紫砂壶要更为细腻润泽一些。
造型
现在我们一般把
紫砂造型分为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几种,这一点从明朝开始就可以这样划分了。但明朝的时候
紫砂壶更偏向于实用功能,所以其壶型较大、线条简约,风格较为质朴。
清代之时喜爱
紫砂壶的文人墨客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
紫砂壶,所以
紫砂壶的
制作也偏向于精巧、细腻;即便是民间实用型
紫砂壶,比明代也更为小巧玲珑一些。
明代初期,
紫砂成型可以说是“捏泥巴”的技艺,
紫砂壶基本都是用手捏制成型为主,所以壶体会留有指纹的痕迹;明代晚期时大彬首创了木模制壶方法,壶身主要借助木模和竹片进行
制作,所以成品壶内会留有竹片刮削的痕迹。另外,明代的
紫砂装饰主要雕塑、贴花、镂雕、剔红和陶刻等
工艺。
清代的
紫砂壶成型
工艺跟现代比较接近(或者说现在的
紫砂成型
工艺是从清代传承至今的),一般采用先打泥片、后围身筒接壤的方式(陈鸣远、杨彭年等仍以手捏制为主),所以壶胎厚薄均匀。而装饰
工艺方面,在明代的基础上还新创了描金、泥绘、珐琅彩、粉彩、炉均釉等。
总体来说,明代
紫砂壶粗犷简朴、装饰也较为简单,清代则趋向于精细化。了解明清两代
紫砂壶的大致区别之后,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年代制壶名家的作品风格,这样做对提高自身的
紫砂鉴赏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