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人来说,紫砂壶是他们泡茶生涯中最重要的伙伴,一把好的紫砂壶,在经过长久的茶水滋养之后,会呈现出温润的光泽。这让很多人都认为紫砂壶的质地应该细腻、滑润,如果遇到砂质的紫砂壶就认为紫砂壶的品质不佳。但是紫砂壶是越细腻越好吗?
紫砂的粗细体现在砂粒的目数上面。粗砂有明显的颗粒状,而细砂是没有的。与中国古代几乎是粗砂壶不同,现在市场上的壶大部分是细砂——机械代替畜力人力碾磨紫砂是形成细砂的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的壶还有一些是调砂的,也就是在细砂中调进不同粗细的砂,利于透气养壶,但这还是属于细砂。有一些调砂虽然可以形成视觉上的粗颗粒效果,但在触感方面是没有粗砂的效果的。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李渔《闲情偶记》也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这个“砂”字,是什么意思呢?由于在古代使用的紫砂往往含有颗粒比较大的粗砂粒,因为当时淘沙技术比较落后,因此老紫砂壶的手感是不可能太细腻的。如果你去买壶的时候,有人拿出号称古董的紫砂壶给你看,而这紫砂壶看上去细腻光滑,这绝对是假货没跑了。
要了解紫砂泥,必须对“目数”有个基本概念。紫砂矿料磨制成粉后,必须过筛。筛网的网眼大,过筛后的粉就粗;筛网的网眼小,过筛后的粉就细。目数少,网眼大,粒度粗;目数多,网眼小,粒度细。
60目左右的泥料制壶,烧成后壶面既细腻又有砂质感,泡养包浆后的光泽度也好,吸水率约在3%~5%,所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等物质结晶相多而玻相少,有较佳的抗震性、透气性和物理强度,经得起骤冷骤热,透气不透水,泡茶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只发生相宜的物理反应。
调得好的粗砂壶甚至在不渗水的要求下,隔着壶壁可闻到茶香。所以粗砂壶和粗拙的造型有它特别的美感。日本的武士碗,韩国的素烧釉烧的茶具,往往追求粗犷大气甚至特意扭曲造型来体现个性,或者在上釉后,任意撒上一把沙子,造成持碗时手心中的刺痛感。这种与纤细光滑的茶碗有着从外到内迥然不同的风格,再配上相应的粗或细的不同茶叶,一种营造的品茶意境就出来了。
所以不应看壶体的砂粒粗细来评好坏。紫砂壶要经过开壶,并且长时间地用茶水滋养,用茶笔抚刷,紫砂壶才能褪去那一层砂质,慢慢地变得温润、光洁,也就是带上了传说中的包浆,即使是粗砂的,在泡养后也会变得很温润,这样的紫砂壶从观赏性和价值来说都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