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的外在线条和轮廓,是反映壶的内涵气质、意境、情趣、神韵的主要载体。说某把壶“气韵贯通”,就是指这把壶的各局部,通过镶拼衔接后,线条和轮廓在整体上接续得准确生动,整体气韵能够连接起来形成循环。如果把镶接衔接的位置、方式不对,一把壶的“气”就会断掉。
像“莲子”、“掇只”、“掇球”一类的壶,壶肩的重心由壶流、壶把的线条引导都略微偏上,壶流的内根可形成最大的水压,气韵贯通,提握舒适,出水顺畅。
有老艺人说“精神看肩,气度看腹”,就是说壶的身筒可反映壶的气度。魄力大小、气势缓急、宽容限度三者合称气度。壶腹的收腹弧线、壶口的宽度、壶颈的长短、子母线的厚度,都能反映—把壶的气度。
一般意义上说,底面宽的壶较稳重。但是,这种仅靠底面的稳重,是不确定的。腹线收得太急,重心就会提升,稳重感就要降低;腹线收得太缓,重心就会下沉,稳重感就会提升;腹线收得太随便,壶则显得僵硬呆板。
壶口宽度大,壶的气度则大。高振宇的“钟德”壶,即是典型。
为了体现壶肩的饱满度,则要考虑适度缩短壶颈的长度,让壶肩重心得到提高,腹线才能有更大空间做调整。但壶颈缩短要适度,否则气度虽显而风骨不存。这表明,壶颈的长短,同样能反映一把壶的气度。
用于壶盖座片边缘的“子母线”,其宽度和厚度,可很大程度影响壶的整体气度。子母线要宽、薄、均衡,近看子线略厚、宽于母线,目的是要能够“压”得住身桶。
一个人,挺胸、阔肩、昂首,我们就说这个人“精神”,这个人有“骨头”,因为他的骨架重心是向上的。一把壶有无精神,也要看骨架。壶的骨架就是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壶体局部折出明显角度后,“面”的视觉形状、层次感觉就会凸显,壶的精神也就全然不同了。比如:“掇球”壶的盖面,拱起的虚片折角明显,就显得圆润饱满;“传炉”壶的盖面,虚片拱起的折角若方中带圆,就显得刚毅有力。
砂壶如人,有身、腹、肩、颈、首。壶肩的折线极像人的肩膀,最能表达精神。古壶多朴拙,但大都精神表达到位,主因是骨架搭得好。常有壶友想找有气度的壶,想必这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