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与龙泉青瓷的绞胎之美介绍如下:
绞胎,亦称绞泥,是一种形成于唐代的陶瓷装饰工艺,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按照一定规律揉和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使胎烧成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间的纹理装饰。
绞胎工艺虽然早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但是在紫砂壶制作的应用却是比较晚的。据相关资料了解,紫砂绞泥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吕尧臣等人首先试 制成功;1979年宜兴陶瓷公司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吕尧臣参展的作品“碧波茶具”和“八方凌云壶”都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从此绞泥紫砂壶 便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紫砂品种。
龙泉青瓷历来是以哥窑和弟窑两大类风格迥异的产品著称于世,而在1993年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龙泉青瓷大师却打破传统、开创了哥、弟纹胎瓷的新工艺,首次把哥窑和弟窑进行融合,创作出纹理特别的龙泉青瓷新作品。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般人看到的可能只是成品绞胎紫砂壶、绞胎龙泉青瓷的美;而如果是对陶瓷有一定了解,那么也许会看到这背后的艰辛——无论是 紫砂壶还是龙泉青瓷,当采用两种不同的泥料进行制作时,除了制作时要考虑绞胎纹饰的形态,还要清楚了解不同泥料的烧制温度、收缩率等,才能避免烧制过程中 出现开裂,从而制出完美的作品。所以,绞胎陶瓷的美不仅在外观,也体现了制陶人的匠心之美。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