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期,为紫砂器又一个发展时期。这时的紫砂器上常常刻诗句,这种风格在乾隆时已有,但因陈曼生等文人极力提倡,壶上题字变得很普遍。因为要方便题字,所以壶型就要平滑,越简单越好,因此,筋文型和自然型壶不再流行。陈曼生是领导这个潮流的主角,名字是陈鸿寿,曼生是他的号,浙江钱塘人,曾在宜兴做县令。他书、画、篆刻皆精,是著名的金石书画家,“西冷八家”之一。他喜爱茗壶,更喜欢在壶上题字,设计了十八壶式,由清代当时有名的制陶名手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和邵二泉制壶,然后由其铭刻书画装饰,融造型、文学、绘画和篆刻于一炉。因此“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相得益彰,世称“曼生壶”,历来为文人雅士收藏。杨凤年为紫砂工艺史上最早的女名家,其制品构思丰富,浮雕精美,其成就可与杨彭年比美。与杨凤年同时代的另一名人是邵大亨,性孤傲清介,非值其困乏 时,一壶千金亦不可得。亦为当时制壶名匠代表人物。之后名人有黄玉麟以及俞国良、程寿珍、范福奎、范鼎甫等分别有作品在国际展会获奖的名人。
现代紫砂名人前辈有任淦庭,擅长刻画装饰;吴云根,擅长塑器造型;王寅春,善制各类方器及筋纹器茶壶;裴石民,早年从事紫砂制陶业,艺成曾在沪专门研究和仿制紫砂古器;朱可心,擅长紫砂塑器造型,刻意求新,风格独特。吴云根、朱可心各有作品在国际博览会获奖。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