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紫砂壶,可以先从一些名词开始了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讲讲,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虚空间:
虚空间的概念——是对壶把、提梁内形状的描述!
虚空间的形状是分门别类的。根据不同的壶形,可以有正方、长方、斜方、浑圆、椭圆、九字、葫芦、三角、8字形、倒耳垂............等多种形状表现。
壶把内虚空间的形状,未必会与壶形形成呼应,也未必会与其他部件产生互动。但把内虚空的形状,弧度走向一定要漂亮,一定要匀称、对称、合理,不能有难看的死角,不能有疙疙瘩瘩的突兀。把内虚空间其中一个最大的要素,是要满足手握的舒适程度。
提梁的虚空间和壶把的虚空间的设计理念有所不同。梁内虚空多数会与壶的身筒形成不同形式的呼应。其中包括“虚实空间形状一致”的呼应;“虚实空间形成强烈对比”的呼应;“虚实空间形成形状互补”的呼应等。
二、呼应:
呼应的概念有很多种:
1、部件形状一致产生呼应;
2、部件形状互补产生呼应;
3、部件设计主题概念一致或相关产生呼应;
4、部件设计理念相反形成呼应(方/圆、虚/实、高/矮)。
一件传统光素壶器的设计,如果各个部件之间不存在呼应,整把壶会设计的不知所云。各个部件之间的搭配极其重要,是部件组合后构筑主体主题概念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气韵:
气韵从简单的理解,气韵就是我们常说壶器“点、线、面”中间的线,也可以说是线条。是各个部件相互连接的线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
线的走向、弧度、对称度是一把壶制作工艺精美与否的关键,连接得体,线的走向可贯穿全壶当我们都看不到面或者不懂得如何鉴赏一把壶的时候,看线条就可以大概判断壶的优劣了抛出部件连接之外,壶所有部件都存在各自的线条审美,分拆成很多线元素:
1、身筒线(正面看—壶颈到壶底、从上看壶把到流);
2、把线;
3、流线;
4、盖线(虚片弧度);
5、纽线。
主线条是身筒,然后是流、把,再后是盖子,最后是纽,每个部件都有弧度,每个部件都相互连接,连接出来的视觉效果是通畅的,可成为气韵通畅线条的把握难度是非常高的,不仅仅是从正面看,还要从侧上,斜视角度看,线条都要走的很顺和,壶的视觉效果才会显得流畅。
四、面:
面与虚空间的概念很接近。
这包括的正面,侧面,反面,斜上,正上,正下等。而面的形状漂亮与否,直接会反映壶形的设计是否合理。
面的鉴赏,不会是仅仅停留在正面的平面。而要看到一个饱满挺刮的面,那在制壶的时候,面就要略微向外鼓出一些,才能把面立挺。
五、节奏感:
节奏感以前很少人提到过的。
节奏感包括:
1、纽顶滑落到盖面的线条再留下到身筒的线条;
2、流尖滑落到身筒的线条再滑落到壶腹的线条;
3、把贯通到身筒的线条再贯通到流的线条;
4、筋纹器每个鼓起的囊瓣过渡到另一个囊瓣的线条。
节奏感一定是跳跃性的,可以是均匀的跳跃,也可以是放大或缩小形式的跳跃,还可以是变化节奏形式的跳跃(筋纹器)。
六、老味:
老味是一种经过岁月(或沉埋)的风化,形成了一定的氧化层和风化皮壳,是岁月的沉积。
老味是一种岁月的沉积,构筑在古朴的器型上,经过岁月(或沉埋)的风化,器面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氧化层和风化皮壳,可称之为老味。真正的老味是挥之不去,洗不掉擦不干净的。
七、薄胎:
什么厚度的紫砂器可以称之为薄胎呢?
成品身筒泥片的厚度小余2mm的,可以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薄胎,而小于1.5mm的,可以成为超薄胎。
当今宜兴纯手工成型的超薄胎紫砂器,最薄的可以小于1mm。纯手工成型的大品(500CC以上)最薄的记录是唐彬杰保持的。身筒泥片厚度仅为1.2mm,至今尚未有人打破,而纯手工成型薄胎最大的壶器是陈国良制作的,容量接近5000cc。
八、铁红粉:
铁红粉的添加,目的一般是为了调匀壶整体的成品发色。
铁红粉并不等于铁锈。紫砂泥料中原本就含有大量的天然氧化铁,而添加铁红粉也就是添加了一些后期的合成氧化铁进去,与天然的不会有任何的区别,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九、神韵:
神韵在紫砂概念里,一直都让人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如果客观的看待,神韵其实是由工构建出来的线条表达出来的视觉效果。
神韵在语文科目词汇里面的解释,大概就是【拟人】一把完整的紫砂器,可以看从某种意义上比喻成一个人的全身。包括头、身子、四肢..........我们经常说壶的神韵如何如何,其实就是说这把壶做出了【人的动态】,就如把壶做活了一般。
十、法度:
很多人都有提到法度,究竟什么是法度,什么才能符合严谨的法度呢?
法度=传统成型工艺的制作过程。
制作一个传统壶器,做法很多都是参照老一辈陶人传承下来的习惯制作手法,也就是说延续了制作的每一个技术过程。
但今时今日,完成一把壶器制作,制作的手法可能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成型工艺,或有创新,或有取巧,或有特艺,或有变化。能够完成一把壶,最终要看的是壶完成后的视觉效果,触觉,泡养效果等。完全依照一成不变的所谓法度去完成制作,并不一定是绝对合理的。
十一、吐黑:
吐黑常见在很多本山绿、调配缎泥或白泥壶上。
其实吐黑的状况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种泥料上,并不是仅限于黄色或白色系泥料。因为颜色深的泥料,吐黑了的发色也和壶本身的发色差不多,所以感觉不出来。
吐黑的原因是因为泥料没有烧够温度,在反复冲泡后显露原矿本色。也有极少数一些矿,就算烧足了温度,也会吐黑,欠火产生吐黑,而过火则会起泡窑裂,两者之间的外观肌理触感是不同的,欠火手感平整但干涩,过火则沙砾突起刺手并略感玻化,二者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