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紫砂壶流,出水通畅而不涎水,水柱七寸而不散开,直泻杯底而无声响。出水的表现与流壁的薄、光,流根的大、聚,身筒孔眼的密、匀,嘴孔的圆、润,盖孔的豁、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壶流的风格须与主体统一,并和壶把相均衡。流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续出自然的称“暗接”。
壶流可分为:一弯流、二弯流、三弯流、直流和鸭嘴流。
一弯流——形似鸟喙,俗称“一喙嘴”,一般为暗接处理。较短,安装的位置也较高。常见有向上和向外的区别。
二弯流——下方须有“喙囊”,加大根部截面,增加出水的冲压力。明接和暗接都有。
三弯流——喙囊更大,在靠近身筒处多有一道弧线。明接处理较多。
直流——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又可分为下粗上细的“剑流”和上下等粗的“筒流”。
鸭嘴流——也称“鸽嘴流”,暗接居多。常用于壶口较大(甚至和身筒直径相近)、几乎无壶肩的壶式上,状如在壶口侧附加的半漏斗形出水口。
依附于壶体的各式壶流,若分割筋纹、加试花塑,一般应与壶把相统一。
流嘴的样式
壶流端部的出水口称为“嘴”。常见的样式有平嘴、包嘴、舌嘴三类。
平嘴——多见于“筒流”,如同将壶流平截掉一段。
包嘴——多见于“一弯流”,如同将壶流截掉后又进行了包拢整理。
舌嘴——多见于“二弯流”和“三弯流”,如同将壶流斜切后又将外沿拉长为舌形。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