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有艺术性的紫砂都值得投资

时间:2023-06-20 09:36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紫砂收藏与拍卖市场密不可分,那如何收藏投资才是正确的,让巨力拍卖总经理赵行来为我们分析: 紫砂艺术有三个公认的巅峰时期:第一是明末清初,紫砂开始和文人、茶文化产生关联。时代的审美取向,包括明代家具的线条演绎,开始浸入到紫砂创作中,紫砂开始了从实用器向
普洱茶
紫砂收藏与拍卖市场密不可分,那如何收藏投资才是正确的,让巨力拍卖总经理赵行来为我们分析:
紫砂艺术有三个公认的巅峰时期:第一是明末清初,紫砂开始和文人、茶文化产生关联。时代的审美取向,包括明代家具的线条演绎,开始浸入到紫砂创作中,紫砂开始了从实用器向艺术品转换的过程。也是从这时开始,通过一些官员的使用,紫砂进入到宫廷视野。诸多条件导致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紫砂精品。第二个巅峰时期是从乾隆宫廷开设造办处,专门打造紫砂素胎开始。宫中造办处出样图,派人送到宜兴烧好素胎后呈进宫廷,再由造办处画珐琅彩、髹漆、彩绘、描金,这类器物专供宫廷使用。第三个巅峰时期是嘉庆、道光年间,文人的价值在此阶段体现得更加鲜明,是紫砂艺术的文化附加值发挥到极致的时期。
 
综上所述,我觉得目前最具投资潜力的老紫砂还是明末清初时的,因为那时的东西存世少,拍场上难见到,真正好的东西都在一些大藏家手上,他们迟迟不愿意出货。不过,这两年艺术品领域在重新洗牌,相信优秀的老紫砂会越来越多地“面世”。
 
新老紫砂哪个更值得收藏?客观地说,如果把紫砂当做实用器,那新紫砂更适合当代人的习惯,更适合市场推广。不过,有些新紫砂虽然把传统元素和当代工艺结合得很好,某种层面上超越了历史作品,但大部分新紫砂的艺术性不够成熟,历史、文化内涵也较肤浅。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新紫砂都没有收藏价值。无论老的新的,都有一个收藏标准:它的艺术性能否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考验。依照这个标准来审视新紫砂我们会发现,很多新中国成立、恢复民族工艺期间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口创汇期间造就的工艺大师,虽然在传承方面做得不错,但在艺术个性、表现力上有明显局限。相比而言,有些中青年的新生力量,把传统的技艺和当代的审美结合得很好,还吸收了一些当代工艺、思想的精髓,这类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同样按照这个标准,也不是所有的老紫砂都值得收藏,因为很多不一定具有艺术性。如果只是老的实用器,未来的增值幅度有限,只能作为古器物装点一下生活空间,适合玩,但不适合收藏。但艺术品级别的老紫砂,一旦出现在市场上,一定会被高价收购。很多当代的大师或者工艺师,前几年价位高,是在拍场上自己“做”出来的行情。当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开始有一定问题,很容易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新紫砂的泡沫破灭后,很多资金会转向老的艺术品,包括古代书画、古代瓷器,也包括老紫砂。在资本投资的初期阶段,大家一定一哄而上炒作当代艺术,因为当代的东西有出处、有依据,说得明白。但当市场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还是老的艺术品更具有弹性和坚挺性。因为它们有不可复制性,存世量可控。
 
不过,老紫砂的收藏有难点。因为它年代久远,很多流传说不清楚,而且相当比例的老紫砂还没有底款,鉴别真伪优劣的难度比较大。收藏者找值得信任的专家和机构询问,切勿盲目下手;但也正因为如此,老紫砂有“漏”可捡。尤其现在市场不好,只要有一些无款的精品在拍场上出现,都会被具备眼光的有识之士收入囊中。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收藏 历史 紫砂 鉴别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挑选紫砂壶时的一些方法
挑选紫砂壶时的一些方法
再说全手工与半手工紫砂壶
再说全手工与半手工紫砂壶
怎么辨别好的紫砂杯
怎么辨别好的紫砂杯
紫砂壶全手工成型都有哪几类方
紫砂壶全手工成型都有哪几类方
纯粹的新手怎么选紫砂壶
纯粹的新手怎么选紫砂壶
紫砂壶的嘴、孔、把、钮、底,
紫砂壶的嘴、孔、把、钮、底,
紫砂壶颜色不同有什么区别
紫砂壶颜色不同有什么区别
紫砂壶养壶注意细节
紫砂壶养壶注意细节
紫砂壶的鉴赏与保养
紫砂壶的鉴赏与保养
紫砂壶喝茶的好处
紫砂壶喝茶的好处
实用性紫砂壶的第一要素
实用性紫砂壶的第一要素
紫砂艺人职称是为了买壶参考因
紫砂艺人职称是为了买壶参考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