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选购陶瓷茶具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4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选购陶瓷茶具时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茶壶 1. 壶口:为便于置茶入壶,以及泡完茶后的去渣,壶口不能太小,尤其遇到较为膨松的茶叶,置茶颇为不易。如果是崁盖式的壶式,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凸起的一 圈,否则去渣、涮壶时,茶渣容易卡在上面,清壶的水也积在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选购陶瓷茶具时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
   1. 壶口:为便于置茶入壶,以及泡完茶后的去渣,壶口不能太小,尤其遇到较为膨松的茶叶,置茶颇为不易。如果是崁盖式的壶式,堰圈部分不能在壶口内侧形成凸起的一 圈,否则去渣、涮壶时,茶渣容易卡在上面,清壶的水也积在上面而不易从壶口倒干, 这种现象在注浆成形的壶较为严重。
   2.水孔:单孔壶容易使茶叶冲入「流」内而造成堵塞,尤其是壶流与壶身一体注浆 成形,水孔成为喇叭状,堵塞的情形最为严重。网状水孔可以克服这项缺点,但没有蜂 巢式水孔来得好,因为茶叶开后成柔软的片状,很容易贴在网孔上。网状或蜂巢式的水 孔都要挖得细、挖得密,细者可以滤掉茶角,密者使水量足以供应壶嘴的外流。 但是陶瓷材料的水孔过滤效果总无法滤掉茶末,为使茶汤非常清澈,只有加上金属滤网,然而如何安装,如何易于清洗,是有待克服的问题。
   3. 壶嘴:出水顺畅,水柱不打滚、不分叉。流量要适中,太急太猛显得粗糙,太细 太慢又叫人不耐烦,而且原本控制好的茶汤浓度,由于出水太慢又变得太浓了。断水是壶嘴很重要的机能要求,也就是倒完茶,不会有余水沿「壶流」外壁滴到桌面。
   4. 壶把:操作的方便性上,侧提壶与飞天壶优于提梁壶,提梁壶的提梁高度、宽度(壶口部份)必须特意加大,否则有碍置茶与去渣。壶把要适手,而且容易将壶提起。侧提壶的壶把与茶壶重心垂直线所形成的角度要小于45,否则不容易掌握壶的重心。一般所说的「壶把」、「壶口」、「壶嘴」要「三点平」(上端在同一平面上)并非绝对的,后两点平是基于水流的原理不得不;但「把」可以依造形的需要调整之,高一点反而好拿些。
   5. 壶肩:原则上壶「口」与「流」间的距离愈大愈好;壶「口」前端与「嘴」的 「高度差」愈大愈好。这样倒茶时,如果倾斜得太快,茶汤才不容易从壶口流出来。
 
   二、茶船
   1.功用:有人使用高缘碗状的茶船,壶放船内,泡完茶后在壶外淋半船水,谓如此可以保持茶壶的湿度,而且将杯子侧放在壶与船间旋转烫杯。经实验,将壶泡在热水里并没有保温的效用,反而比放在空气中冷却得快。船内烫杯除了卫生问题外,还有茶具磨损与声音的缺点,一般已改为船外烫杯。所以茶船的功能应是:陈放茶壶的垫底用具,除增加美观外,也防茶壶烫伤桌面、冲水溅到桌上。有时还利用它在喝完茶后,盛放泡过的茶叶供客人欣赏叶底,去完渣涮壶时将壶内的水翻倒于茶船,再持茶船将残水残渣倒入水盂或茶车的排水孔内。
   2.外形:成高缘「碗状」或低缘「盘状」皆可,只要考虑与茶壶是否相配。为配合涮壶时将茶水翻倒于船内,容水量不得少于二壶,因为一次涮不干净,还可以再来一次,船缘高度也要足以防溅。
   3.「倒水」机能:因为经常用来倒水,所以船缘的设计应考虑到倒水的方便性。
   4.「养壶」机能:为配合「养壶」需求,有人将船作双层的设计,船面打洞,用茶汤浇淋壶身时,茶汤流入夹层内,这样茶壶不会一截泡在水中,养出来的壶颜色才会均匀。这时应特别设计「倒水孔」,也要加高船缘,否则涮壶就不能在船上为之。
   5.「看叶底」机能:泡完茶,取出一些泡开的茶叶,放在茶船上,或淋一潭清水,让茶叶漂浮其间,端出茶船请客人欣赏伸展后的茶叶,这是中国茶品茗过程中颇为特殊的一项。为此,茶船就要制作得精巧而堪把玩。
 
   三、茶杯
   1. 杯口:外翻形的杯口比直桶形的杯口容易拿取,而且不烫手。
   2. 杯身:盏形杯容易将茶喝完,碗形杯必须抬头才能将茶喝光,鼓形杯必须仰起头来才能将茶喝光。盏形杯由于茶汤的深度由四周逐渐向中心增加,茶汤的颜色产生节奏性的变化。为了「鉴赏」茶汤的颜色,如果能与国际评茶标准杯相配合,小形杯茶汤有效容量的深度,尽量保持在二.五公分,这样在茶汤的比较上比较方便。
   3. 杯色:杯子内侧如果是白色或浅色,较能看出茶汤的颜色。就公平与客观而言,纯白色最能呈现茶汤的颜色,就加强茶汤视觉效果而言,那就要因茶的种类而定,如炒青绿茶,青瓷有助于「黄中带绿」的效果,如蒸青绿茶的茶粉,天目釉色让它看来可口些,(纯白色的杯子使它看来如一碗绿色的广告颜料),如重发酵白毫鸟龙,牙白色的杯子让「橘红色」的茶汤显得更娇柔可口。
   4. 大小:小壶茶的杯子都在30~50cc之间(指容积,适当容茶量要少些),小于20cc就会看来很小,大于60cc就会看来太大。这种小壶茶一般一次都会泡上三五道以上,而且浓度偏高些,所以一次茶会的喝茶量也够了。属于大茶壶的杯子,一般在150cc左右,这种茶一般泡得比较淡,一次也只喝上二道左右。
   5. 杯数:一般使用上,六杯是颇为适当的数量,一般客人数都在六人以下,万一打破一个,也还有五个杯子可用。有些地方习惯一壶配五杯。
   壶的大小就因杯子的大小与数量而定,经常以二杯壶、四杯壶、六杯壶称之。壶的大小要比杯子的「适当容积」大一些,因为茶叶会占去部份空间,冲泡的数次愈多,所占去的空间愈大。小壶茶的用茶量都在半壶 左右,数泡后,茶叶会占掉30%的空间;大壶茶的茶量用得少,茶叶占 去的空间考虑20%就够了。但必须增加的茶壶容积不必那么多,小壶 20%、大壶10%就可以,因为泡到后来,茶汤如果不够,每杯可以少倒一点,这也合乎喝茶的生理需求,而且免得第一、第二泡汤量太多。
 
   四、茶托
   1.高度:杯托可设计成盘式、碗式、船式或高台式,其高度应方便从桌面上端取。高台式不用说,其它形式的杯托,托缘距离桌面应有一.五公分以上才好。
   2.稳度:杯子放在托上,客人持托取杯时,杯子要能安稳地固着在杯托上,如果是光滑的托面,取杯的动作快些时,杯子容易在托上打滑,甚至翻倒。为避免这种现象,杯托中间有个凹槽或圈足,甚至设计成杯状体,套住杯底,(茶盏经常使用这种杯托)。
   3. 粘着:杯托制作应预防杯子粘住杯托,取杯喝茶时,杯托随杯子粘了起来,稍一晃动就掉了下去,不是发生巨大声响就是摔破了杯托。这可能是杯底有水滴,造成粘着的现象,也可能杯子的热度造成了杯底与杯托间减压的关系。减少两者间的密合度可以克服这项问题。
 
   五、茶盅
   1. 形制:茶盅与茶壶配对成组,相辅相成,设计上应一主一副,若太一致,不易协调。
   2. 容量:茶盅的容量应该能让茶壶一次将茶倒光,否则失掉茶盅的功能,比壶少掉一成的容积是可以的,因为壶内还放茶,但与壶一样大较为保险。有人将茶盅设计得比壶大,甚至于大到可容两壶量,这样当人多时,可以泡两道供应一次茶;如果茶盅只是一壶半的容量,在壶大人少时,第一泡茶汤供应不完,可加上第二泡后再供应二次,也就是泡二壶茶供应三次。所以说,茶盅有调节供茶量的功能。
   3. 滤渣:如果茶壶的滤渣功能不是很好,这时茶盅要补充这项功能,可以在盅中加上一个高密度的滤网,将茶汤滤得干干净净。
   4. 断水:断水是茶盅最重要的机能,因为它的任务就是分倒茶汤入杯,一杯一杯地倒茶,如果不能断水,一定把茶汤滴得到处都是。为求壶嘴断水,在造形上难免受到某些程度的拘束,茶壶若因形态之需,无法具备断水功能,只要搭配有断水机能的茶盅,还可圆满完成任务,因为泡好茶,持壶一次将茶全部倒入盅内,不会有滴水之虞。
 
   六、盖置
   1. 形制:盖置可能用来放置壶盖、盅盖、或是水壶盖,目的是预防这些盖子的水滴滴到桌面,或是接触到桌面显得不卫生,所以多采取「托垫式」的盖置,且盘面应大于上述这些盖子,并有汇集水滴的凹槽。若遇到水方(存放泡茶用水的容器)这种大口径的盖子,或是使用「釜」作为煮水器时,这种大面积的盖子,就要以「支撑式」的盖置,斜靠在水方或炉子的旁边。如果无法这么做,只好平放在盖置上,这时「水方盖不会有水滴的问题,然「釜盖」就要制成往中间集水的形制,而盖置也要设计成支点式,使盖底水滴汇集到中心点后滴落到盖置的储水槽内。
   2. 高度:太高、太凸显的盖置会使茶具景观变得复杂,托垫式的盖置高度与杯相同即可,支撑式的盖置可以略高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炒青绿茶  普洱茶  中国茶  重发酵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爱喝茶也应该勤于刷洗茶具
爱喝茶也应该勤于刷洗茶具
实用茶具知多少
实用茶具知多少
功夫茶具四件套
功夫茶具四件套
泡茶课堂入门必备的茶具
泡茶课堂入门必备的茶具
好普洱茶具备的三个条件你知道
好普洱茶具备的三个条件你知道
普洱熟茶具有哪些投资和收藏的
普洱熟茶具有哪些投资和收藏的
说说茶具的保养
说说茶具的保养
对于各种茶您是否会选购茶具呢
对于各种茶您是否会选购茶具呢
普洱茶具有药用的功效
普洱茶具有药用的功效
茶具的五大类型
茶具的五大类型
沏茶方式的改变会不会影响茶具
沏茶方式的改变会不会影响茶具
茶具的小小历史
茶具的小小历史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