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传世第一壶供春壶的出现,标志着紫砂器与中华传统文化接轨并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独特紫砂花器系列。历代制壶大家均有花器出品,它有着清晰的承接脉洛,贴近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艺术手法。研究紫砂花器,对认识紫砂的内在魅力和发展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紫砂花器有着清晰的成绩脉络。对历代传世紫砂花器的茗壶看,供春,时大彬,陈鸣圆、邵大亨、杨氏兄弟到近代朱可心,均有紫砂花器传世。当代紫砂花器品种万千,千壶百态,层出不穷,这显示了花器的繁荣,这里面有一种历史的承接。我们不能忽视春壶现象,也就是“一壶出世、代代相仿”历代多位名家都乐意仿供春、黄玉麟所仿供春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确为上品,其后出现的南瓜壶,葵花棱壶、梅桩壶、束柴三友壶,风卷葵、鱼化龙等壶,既为当时新品、亦为后世的仿品。仿是一种承接,从承接中继承,从继承中发展,是紫砂花器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同时从当时情况分析,在承接中艺术驱动大于利益驱动,这是艺术的延伸,这种承接,应当说有效地拖动了紫砂壶艺术的发扬光大。
紫砂花器贴近近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充满气息的文化,紫砂作为一种艺术离不开生活。在紫砂器中,花器是最能表现生活的一种形式,供春的树瘿壶表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自然物体,分卷葵表现是一个特有的自然现象,鱼化龙给予人们一个美丽传说,松竹梅体现了人们一个高雅的追求。朱可心老人的报春壶,以“心”形为体,梅干为嘴,壶身嫩枝曲伸,梅花朵朵,确是一副报春图。这些紫砂花器中的代表作,生动地再次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也充分说明了传统的紫砂花器深深扎根于民间生活,是民族性的东西属于民族的东西必定有着扎实而广阔的基础,也必定有着强劲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