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茶具叫做“缶”,是一种用陶土制作而成的容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多为陶器,青铜缶数量很少。基本造型为圆体,大口,深腹,圈足或平底,上腹部有四环耳可套绳索,有盖。
“茶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代,。
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僮约》里最先提及“茶具”一词,文中的意思大体是说饮茶后要将茶具洗净,这表明至少在西汉时,茶具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马王堆汉墓里挖掘出来的茶箱,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唐朝之前的饮茶器具,种类还较为简单,除了用于贮存少量茶叶的盒奁和贮存大量茶叶的箱子、罐子,就是用于烹煮茶叶的鼎、釜、瓶、壶,用于盛茶的勺子,以及用于饮茶的盂、碗、杯等器具。
汉代人的饮茶方式与现代人不同,汉代人经常把姜、葱和别的食物与茶叶混合起来煮成汤或用做药物,所以并未将使用的茶具与别的饮食器具清晰地分开来。例如,碗主要用于吃饭,也能用于饮酒和饮茶;罐子、壶之类的器皿能用于存储水,也能用于盛酒、盛茶。
在古代,玉器主要作为礼仪、殉葬、装饰之用。玉作生活用具,大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收藏的三国魏玉杯,就是用玉雕琢而成的一件生活用具。主要用来盛装饮料,是一种高贵的饮茶器具。
用玉石加工成杯,一般不采用雕刻工艺。因为玉的质地坚韧,而通常使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加水研磨琢制而成。为此,制玉不称雕玉,而称琢玉。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魏(公元220-265年)能琢出如此精致的玉杯,实属不易。
这件玉杯,当时作为饮食器具,并非是供茶专用的。我国的专用茶具,虽然在汉时已经可以找到踪影,但直到隋唐以前,饮茶器具还并未从饮具中分离出来。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