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泡茶利器唯紫砂”,紫砂壶从明代起源后一直受到爱茶者忠爱,其素朴的外表,其独特的矿料,以及其赋予的人文,让所有爱壶者追崇。谈紫砂壶必然要谈起一把壶,它是紫砂壶的鼻祖,壶名称:供春壶。何为供春壶?关于供春壶的记载在明代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这样描述:“淘细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尚现节奏,视以辨真”。这里就要说说一个故事了:在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吴仕为考进士携书童住进金沙寺内苦读诗书,其书童供春看到金沙寺的僧人用一种当地的土做成钵,他就仿造树瘿的外形用此泥做成了壶,使用的工具是茶勺,后来他做的这类壶就成为宜兴紫砂壶的鼻祖,后人为纪念他而将此类壶称为“供春壶”,据考证吴仕是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考中进士的,因此供春学做壶的时间大致也应该是在1514年前。
那供春他做的原版壶有没有存世呢?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把称为“供春壶”的真品(见下图2)保存在场馆里,那这个壶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一个人收藏家储南强先生,是他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从苏州一个地摊上买下此壶,当时此壶是缺壶盖,为了给壶补盖,他请了宜兴当时著名工手补做了一个南瓜盖(见图1),后来大家觉得盖型与壶身不匹配,他又请人补做了一个灵芝盖(见图2),为证明此壶的真伪,储先生先后去了此壶的收藏者绍兴的傅家,宜兴的费家,还有吴家,最后得知此壶最早收藏于沈钧和家,而此壶也曾经差点被抢到东洋某国去。到了1955年储先生把此壶捐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可这壶真的是供春做的真品吗?现在我奇远想说的是:它是赝品!为何能如此肯定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关于壶的铭刻,此壶壶底刻有“供春”两篆体字,根据历史记载从时大彬时代(1573——1648)才开始在壶底留工手的名号,而且所题刻的字体是魏碑体,具有很明显的唐代字体风格,篆体不曾见出现,而壶底款是从清代开始以章款的形式留印在壶底,而这些章款基本以篆体为主。而供春既然是鼻祖,那他做的供春壶不可能留有篆体字的题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