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蜀山老街背后的故事—紫砂艺人的传承(上)

时间:2023-07-01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 作者:茶小仙浏览:
紫砂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紫砂壶,据历史记载始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之供春。供春,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观节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紫砂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紫砂,据历史记载始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之供春。“供春,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观节腠,视以辨真....”(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后经历代艺人的传承和发扬,今天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法。
 
爱好紫砂壶的人们一般只看到成品或半成品(未经烧制的泥坯),特别好奇者也不过看到一鳞半爪的操作过程,未经专门训练和没有通过长期亲自实践者对紫砂壶的各种结构和手工操作技法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宜兴紫砂这一闻名于世的中华瑰宝,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七位老艺人(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蒋蓉),以他们为主的老一辈师傅们传承下来的,因此他们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代紫砂传人。到2008年止,老一辈艺人先后仙逝,作为师从于他们的第二代紫砂人有责任和义务把精湛的紫砂手工工艺原滋原味地传承下去。
 
【家传启蒙】
1940年在蜀山南街陶业世家曹宅呱呱落地。蜀山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宝地,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明代早期,蜀山山北的坡上就有龙窑在烧造紫砂茶具,蜀山街上许多人家都以制壶谋生。清代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就是街上有名的制壶高手,民国年间,蜀山街上许多商号集中民间紫砂艺人制壶,并与海内外通商,南街街上处处“染”紫,家家制壶,我的母亲承杏珍是街邻居称赞的勤劳贤淑的曹家媳妇,尤其是做“酒汤壶”、“矮蛋包”、“一粒珠”、“高瓢壶”等紫砂壶老手,可以说在娘胎里就听惯了搭子(打泥片)声、拍子声(打身筒),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受了壶艺的熏陶,并懂得了泥坯不能乱碰,工具不能瞎丢的道理。
 
当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已是姐弟四人了,我排行老大,就读的机会只能让给弟妹们。幸运的是虽然断断续续地上学,到15虽那年总算拿到了东坡小学高小毕业证书,所以往往在同龄人中他们的兄弟姐妹都承认与我是同班同学,这就是经常辍学的原因。但有失必有得,使我从小就有相对多的时间与泥巴接触,为生计而帮助母亲干些下手活。
 
凌晨,街邻们听到最早的打泥片声音,那一定是曹家已在干活了。那年代根本没有模型,全手工操作,一天要做六把壶,没有工作时间的保证和熟练的技艺是不可能完成的。母亲的勤劳和传统手工工艺的本领,确实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我迈进紫砂艺术殿堂最早的启蒙老师。
 
【壶艺基石】
1955年小学毕业后,适逢紫砂陶业合作社创办的紫砂工艺班招生。宜兴紫砂在明清兴盛以后,进入民国年间,国家动乱,紫砂由盛而衰,在八年抗战期间,紫砂几乎灭绝,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紫砂艺人仅剩三十余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关心民族工艺的生存和发展,在1955年又招收有志于紫砂艺术的艺徒学艺,我有幸师承于朱可心门下为徒,从此走上了紫砂艺术生涯。同时收徒的老艺人有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任淦庭、郁洪庚。在新中国成立后以集体的名义第一次带徒学艺,朱老带的徒弟和我同届的共十一位,其中有李芹仙、许成权、潘春芳、曹婉芬、李碧芳、高丽君、王小龙、吴庆安(吴冰)、史志鹏、鲍新元、李听寅。
 
师傅朱可心,原名凯长,紫砂花塑器流派一代宗师,巨匠圣手。他十几岁就在汪升义门下当学徒,由于刻苦好学,在国家战乱的年代也未放弃他自己热爱的紫砂艺术,由于他执着追求,技艺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932年他创作的“云龙鼎”在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荣获特级优奖。
 
解放后,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技艺炉火纯青的师傅更能迸发出紫砂艺术的火花,在这个时期有幸在朱老身边学艺,在他严格的要求下,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恩师为人大度豁达,师徒关系极为融洽,另有一缘是朱家和我外祖父家是对门邻居,孩提时常去朱家淘气,而朱伯伯慈祥可亲,把我当做自己的外甥女一样,在三年学技的时间里,更是关怀备至,手把手教,甚至“开小灶”传授技艺,朱老的松竹梅等花器技艺在紫砂艺苑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不厌其烦地讲述做示范,教我照着做,同时教诲我要多看自然界的实物,体验生活,许多工艺品的创作构思必须从生活实践中来。从而使我在创新设计中许多作品都含有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例如宜兴盛产竹称之谓“竹的海洋”,以此为题材制作了“竹海提梁壶”。
 
以十二月四季花卉为题,用制作花器多种装饰手法创作了十二件壶组“四季流芳”。
以雏鸡出壳为题材创作了“脱颖壶”。
以幼儿玩雪为题材创作了“童心壶”。
恩师朱可心,用他一生的心血,培育了建国以来我们这一代紫砂传人,2008年,我虽已古稀之年,仍以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与建立和谐、包容的人文理念为背景,用双色花器的制作技法创作了“含容壶”。
在朱老身边学艺为毕生从事紫砂艺术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夯实了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石。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茶具  历史  紫砂  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13种紫砂壶名美型更美
13种紫砂壶名美型更美
纵观紫砂壶的历史演变
纵观紫砂壶的历史演变
买一把真正的紫砂壶要多少钱
买一把真正的紫砂壶要多少钱
鉴别紫砂壶的四个方法
鉴别紫砂壶的四个方法
紫砂壶的价值所在
紫砂壶的价值所在
紫砂壶落款与现代公民意识的觉
紫砂壶落款与现代公民意识的觉
挑选紫砂壶时应注意的细节
挑选紫砂壶时应注意的细节
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
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
紫砂壶“一粒珠”的由来
紫砂壶“一粒珠”的由来
紫砂壶的年代判别
紫砂壶的年代判别
紫砂壶工艺的五大体系
紫砂壶工艺的五大体系
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泡普洱茶口
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泡普洱茶口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