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形壶”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型壶便也觉器度非几。
壶原为惠孟臣首制,《阳羡茗壶系》:“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浑朴工致兼而有之”。作为一种传统器形,想要在众多壶中脱颖而出仅有壶形是不够的,壶色、壶质、壶韵尤为重要。
惠孟臣,以做各种中小红泥(朱泥)壶即水平壶为多。“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文人称赞他的书法“不俗”,“绝类褚河南(遂良)”。
出土和不断发现的孟臣壶,多为小壶,且较大壶制作精良,为后世水平壶之滥觞。我国华南地区盛行功夫茶,水平壶最受欢迎,“漳、泉、明三府品茗,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因此,“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孟臣壶简直成了水平壶的专用名词。所以,惠孟臣名款的小壶及“荆溪惠孟制”的印章壶,代代多有出品,直到现在。
清中期 留佩孟臣款朱泥梨形壶
器身饱满,犹蕴骨力,扁珠钮高挺,平盖内敛且迭一同心圆线,圆把坚实有力。壶内造工一丝不苟,且内外如一,整体比例协调,造型端庄俊雅却不失灵动,凡此皆展现出作者的超凡功力。盖内刻有“留佩”款印,壶底刻“孟臣”款,别具特色。
清·间中清正山水主人款朱泥梨形壶
该壶腹部圆鼓下垂,形似鸭梨,壶盖拱起与壶身相契合,球形钮,锥形嘴朝天,壶把圆弧弯曲自然,线条流畅优美。嘴、把与器身结合处平滑无痕,完全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壶底款“间中清正山水主人”。此壶造型秀美,精巧可爱,为难得上佳茗壶。
清 惠孟臣制朱泥梨形壶
此器无论做工、胎土、式度、款式俱臻上乘,殊为难得。色呈栗红,胎掺颗粒,似若梨皮,鼓腹略敦,三弯流式,曲把玄弧,珠钮昂然而立,平底内凹,钢刀镌刻“壬午仲冬月,孟臣”,刀工含蓄内敛。按此壶式度推测,“壬午”应为崇祯十五年(1642年)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清晚期 袁义和款朱泥梨形壶
朱泥胎质,窑烧温润细腻。三弯流、圈把蜒挺,盖沿镶嵌银质,口盖相合得宜,钮似覃菇。壶身扁敦,壶底内凹,镌刻楷书“中有十分香。孟臣”笔法隽永,把下钤有“袁义和”椭圆章,盖内钤有“水平”两字。全器线条流畅,比例周正协调,尤其流嘴、壶口、圈把上缘皆齐平呈一线,谓之“三点金”,昔时为功夫茶中藉此验证造工质量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