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一只公道杯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07-05来源:松雅堂 作者:茶小仙浏览:
清宫旧藏有一套《雍正十二美人图》,原曾题名《雍正妃画像》,后又改题为《雍正妃行乐图》。绢本,设色,一幅一像,共12幅。画法精细严谨,设色浓艳绚丽。美人均着汉装,姿态端庄,面容娟秀,背景陈设极尽奢华富丽。 宣德窑宝石红僧帽壶 此壶的特色在口沿呈三段阶梯状,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清宫旧藏有一套《雍正十二美人图》,原曾题名《雍正妃画像》,后又改题为《雍正妃行乐图》。绢本,设色,一幅一像,共12幅。画法精细严谨,设色浓艳绚丽。美人均着汉装,姿态端庄,面容娟秀,背景陈设极尽奢华富丽。
 
宣德窑宝石红僧帽
此壶的特色在口沿呈三段阶梯状,类似密教僧侣的法帽,故得名“僧帽壶”。壶呈尖嘴、扁形把手、直颈圆腹,形状敦实饱满。器外通体施均匀的宝石红釉,外底则施白釉、圈足着地处无釉。虽然没有年款,但从其器型特征看来,应为宣德时期的作品。高温铜红釉瓷器不易烧造,在宣德朝达到技术高峰,其后却再也不复得;陶工们虽不断尝试烧造这种鲜红色瓷器,但屡遭失败。甚至传出有像《天工开物》记载的“正德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入自焚,托梦他人造出”以性命搏换鲜红釉色之惨烈传说。
 
瓷质的僧帽壶始见于元代,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
 
众所周知,自台湾人把日本清酒里的匀杯(公道杯)引入了饮茶,因其在均匀茶汤和公平分茶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风靡于整个茶人圈。 
九段烧自2008年进入茶具市场以来,有一款经典造型的公道杯一直沿用至今
在市场上大多数公杯还长着咖啡具中的奶缸或者日本片口(匀杯)一个样子时,九段想的是做一款中国人自己的公道杯
 
当然,的确,这款公道杯就是在中国传统僧帽壶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颈部缩短,腹部更加圆润,把手位置调整到最适宜,嘴部的角度恰到好处,一切都是为了做到出水顺畅而丝毫不涎水。
从整体茶席的布置与视觉效果而言,僧帽公道的挺立给整个茶席多添了一分节奏感。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席的布置  公道杯  普洱茶  普洱  饮茶  茶具  茶席  茶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也说公道杯
也说公道杯
茶具之公道杯的故事
茶具之公道杯的故事
匀杯公道杯
匀杯公道杯
一公道杯的分享
一公道杯的分享
公道杯的款型
公道杯的款型
陶制的公道杯
陶制的公道杯
公道杯,公道自在
公道杯,公道自在
玻璃公道杯
玻璃公道杯
瓷公道杯
瓷公道杯
粗陶公道杯
粗陶公道杯
紫砂公道杯
紫砂公道杯
这才是公道杯的祖宗
这才是公道杯的祖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