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玩紫砂壶的人都知道,宜兴紫砂壶不仅造型丰富,其装饰工艺也是多种多样;胎中加砂,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紫砂装饰工艺。据了解,早在明朝时期,紫砂名手陈仲美就已使用调砂和铺砂的方法、来增强紫砂器表面的装饰效果。
紫砂胎中加砂,通常是将生砂(未经烧制)或熟料(经过烧制)加工成大小、目数相同的颗粒,装饰在不同色彩的壶体上。在加工泥料的时候,有些是直接将砂砾掺入泥料中,可称为调砂;也有将泥料打成泥片之后,将砂砾撒在泥胎之上、嵌入胎中,称为铺砂。
对于一些热衷普通紫砂壶收藏的朋友来说,加砂紫砂壶看起来“不够纯粹”。然而,喜欢加砂紫砂壶的人则认为,采用加砂工艺烧制出来的紫砂壶有星星点点的色彩、错落有致,十分朴实自然。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紫砂壶的加砂工艺呢?
在紫砂收藏领域,向来有“泥是肉,砂是骨”的说法。制作紫砂壶的原料,本来就含有泥和砂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质;紫砂壶的加砂工艺,就是练生泥时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砂粒、其中的石英含量较多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从本质上来讲采用的始终是同一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