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壶是值得品味的,小小一把壶通过缩小物质来达到精神世界的无限丰富。俗话说:“低调也可以尽情奢华”,谁又说精神上的富足不是最奢华的人生盛宴呢?建水紫陶倡导的正是品生活之雅,享紫陶之趣:水雾渺渺,茶香清新,端一把逢春紫陶壶在手,品品香茗,享一份悠然,让人觉得时光倒流……
紫陶壶的兴盛是最近几年的事。这与茶文化的盛行有关, 因此 “普洱茶,紫陶壶,”才会被茶人推崇的。建水紫陶壶作品的色好、型美、书画精是其成为艺术品的基本要求。因为紫陶的灵魂是附着在上面的书画,而书画不是直接写上画上的,而是先写画,再刻,后按需求填上相应色泥,烧制成功后打磨出来的。打磨的特殊工序、书画表现的特殊方法,决定了对它的审美角度及习惯的不同。紫陶打磨工艺的艰难,决定紫陶壶不可能像紫砂壶那样器型千变万化,但极富文化品位的书画装饰又成了紫砂壶无法比拟的。所以品玩紫陶壶,一定不要单纯只看壶型,也不要以紫砂壶的器型为唯一标准,离开阴刻阳填的书画、离开紫陶自有的壶型来谈论紫陶壶都是不可取的。
紫陶壶的基本功能是实用,用于沏茶泡茶。基本标准是出水好、密封好,至于壶嘴、壶口、壶把是否在一直线不是紫陶壶的标准。应该说紫陶壶的随意性更大,没有定式束缚。为便于品玩,我们把紫陶壶分为三类,一是实用类,二是把玩类,三是收藏类。
先说实用类。这是那些量产的商品。紫陶壶的传统器型不多,大多借鉴照搬紫砂壶成功的器型。如石瓢壶、西施壶等等,每个艺人又有自己拿手的器型。日常用的紫陶壶选择的基本要求在于出水好、密封严实,型和色因个人喜好而定。壶上只要有梅兰竹菊莲松、瑞鸟等图案,有“可以清心”、“茶禅一味”等书法就满足了。对书画水平和刻填技术要求不高。不大考虑是否会有包浆,也不在意被磕碰,因为是价低的大路货,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泡茶的普通容器而已。紫陶壶中也有坚持传统的一些艺人,如何广周的壶型就有地道的本土味,取自灯笼形状的灯笼壶,还有逢春壶、仿古直壶等等,书画也十分传统。这些有别于紫砂的壶型,应予提倡。
二是把玩类。这是紫陶壶中的中高端壶,它讲究型、色和书画。既是把玩,就有上手的感受、赏玩的过程。壶的形状要便于上手自由把玩、摸捏,其壶身、壶把的线条符合人体工程学,没有凸起、硌手之感。把玩时生怕弄缺碰坏,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所追求的壶型体现一种精神、情趣,但常规的仍是传统的壶型,如圆茗壶、如意壶、竹节壶等等。少见的如仿青铜系列、鱼系列、方壶系列、瓜果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壶等等。传统紫陶壶的颜色变化不大,近年也有人尝试用黄色、棕色、灰色、淡蓝色等非传统泥料来做,效果还不错,改变了紫陶壶的单一色彩。柴窑烧制的壶的颜色内敛悦目,气窑烧制的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火气”才会褪去(养壶能够看到这一变化)。而在磨制时壶面不宜太亮,以亚光为佳,适合品茶人温文尔雅的心态。字画大小以适宜裸眼欣赏为佳,且精美,能够慢慢品味、细细琢磨。
壶为实用之物,泡茶过程也是养壶过程。看到壶的包浆变化,养到那种似玉非玉、似瓷非瓷、似釉非釉、似铁非铁的包浆时,有一种美妙的感受。欣赏着精美的书画,看着变化着的温润内敛光泽,身心十分舒畅。唯有养壶,才能让壶“活”起来,人与壶对话交流的这一过程,传递着人对壶、壶予人的特殊情感。
三是收藏类。这类壶是色、型和书画俱佳的精品、绝品、孤品。舍不得过水使用、不方便用,是主要的主客观原因。浅色的壶,泡茶后就有可能被茶渍渗透污染外观,不敢使用,但色美、型好、书画又精,只有收藏了。太大、太小、器型奇特、零部件多的壶,不方便使用,但同样是色、型、书画俱佳,只能收藏鉴赏。
壶既然是手玩之物,精致就是基本要求。紫陶泥料缩水率大、难打磨,但并不是说到此就止步了,这恰恰是可以和应该发展的方面。敢于尝试,创新出各种异型、曲面凹面多的壶,舍得花功夫慢慢打磨,才可能有好壶产生。书画创作精益求精,把每把壶当成精品来完成,让它从一堆商品中脱俗出来。这才是值得收藏的上品,浓厚的书卷气、精湛的刻填、新颖的壶型,在紫陶壶里显得非常突出。
紫陶茶壶就像女人的恋衣情结一样──永远少一把。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