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紫砂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标志有下列几点:首先,专业紫砂艺人名工辈出。有历史记载的自明代的金沙寺僧和供春,到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大名家;之后又有被誉为壶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以及不见史载的项圣思,还有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等达数十人之多。
其次,至明代中叶,紫砂器的生产已形成了独立的工艺体系。从原料的加工处理、成型工艺到烧成都区别于宜兴地区其它日用陶瓷的生产。如产品色泽,由于各人调配方法的不同,因此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有老嫩;成型制作技艺精巧,创造了一套紫砂成型专用工具,因此紫砂圆器、方器产品,规矩严谨,周正挺括;花货产品妍丽精致,形象生动。从明代中期李茂林开始“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烧成,即采用匣钵套装,不仅能控制火候,而且使器物色泽纯正,光润温雅。
第三,明清之际紫砂工艺造型丰富、装饰独特,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那时艺人们已熟练掌握了紫砂泥料的的优良可塑性能,以及适应这种性能的泥片镶接成型方式。紫砂艺人还从铜器、玉器、漆器、明式家具等工艺美术品种上得到启发借鉴,器形设计的思路大为开阔。同时由于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的参与和提高,将中国传统绘画、文学、书法、金石、篆刻诸艺术与紫砂器造型结合起来,形成紫砂器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清嘉道年间由金石书画家陈曼生设计,紫砂名工杨彭年制作,然后再精心铭刻书画装饰的紫砂壶风格,便是典型的例子。明清时期仅壶类造型就有菱花、水仙、束腰、花鼓、鹅蛋、汉方、扁蝉、小云雷、提梁卣、垂莲、平肩莲子、六方、僧帽、合菊、竹节、橄榄、冬瓜、天鸡等。此外,品种繁多,有各种文房雅玩、陈设品,如花樽、菊盒、香盘、十锦杯等。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