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原料开采出来时是石头,然后这个石头在空气中会自然风化、粉碎成小颗粒,这些小颗粒通过一定工具的碾磨就成为了粉体,粉体需要通过不同目数的筛网进行分目筛分。 关于这些筛分颗粒的大小,一般有几种关于颗粒大小的科学计算方法:“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 而紫砂泥料目数就是采用了筛分粒度的计算方法。
所谓“目”就是:就是一平方英寸筛网上有多少孔的意思。比如:50目的泥料,就是说一平方英寸的筛网上有50个小孔(一英寸等于25.4毫米)目数这个数值越大,说明这个粉料越细,反之就越粗。
关于紫砂壶目数的历史,我们只能够通过传承下来的一些老壶进行判断和推断,宋晚期起到明代,紫砂壶泥料的目数基本在25目以内,清代早期紫砂壶目数基本在35目以内,清代中期和晚期紫砂壶目数基本在50目以内。
当时为什么目数会如此低呢?这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碾磨泥料的工具决定的,过去碾磨紫砂矿料都是通过人力和兽力来推动石碾子进行碾磨,所以不可能碾到很高的目数,次要原因是当时的生活习气不太讲究这些,99%的紫砂壶在当时就是粗糙的日用品而非艺术品。
到1957年宜兴丁山才安装了第一台球磨机:转动的桶体内放置了大量小钢球,通过电动机转动大桶体使得里面的小钢球与石料进行摩擦和挤压,达到碾磨粉料的目的,通过球磨机使得紫砂泥料达到60目以上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泥料的粗细决定了成壶后,给人的整体质感的不同。细腻或者粗矿的紫砂壶,做好了都是美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