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弱水三千非吾饮 君子清清伴曲壶

时间:2023-07-08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 作者:茶小仙浏览: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我们中国人的器用之道,灿若披锦的五色土似乎注定要绽放异彩,因为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这么深沉的草木土石情怀,老庄如是,魏晋的名士亦然,唐宋更是如此,士大夫阶层对精美茶具的追求在中国茶史上登峰造极,他们需要营造精巧雅致,甚至奢侈的生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我们中国人的器用之道,灿若披锦的五色土似乎注定要绽放异彩,因为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这么深沉的草木土石情怀,老庄如是,魏晋的名士亦然,唐宋更是如此,士大夫阶层对精美茶具的追求在中国茶史上登峰造极,他们需要营造精巧雅致,甚至奢侈的生活来自我陶醉与麻痹。陆羽倡导的自然饮茶原则荡然无存,他们在茶中追求极致一种狭隘的、令后人几近绝望的极致!
 
质朴自然的茶文化的符号
紫砂塑器有史以来,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以自然物体形象为源泉,题材丰富,经历代众多艺人的智慧和创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时期皆有风格独特的名工巧匠出现,创制出不少新品面世。宜兴紫砂制作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其传承人正是紫砂制作技艺的老人——汪寅仙。
汪寅仙是公认的当代紫砂工艺美术大师,1943年6月,汪寅仙出生于宜兴丁蜀镇陶瓷世家。1956年,年仅14岁的汪寅仙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此和紫砂结缘。带着对这块“神奇的泥巴”的向往,汪寅仙成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年龄最小的学徒。其间,她师从吴云根、蒋蓉和朱可心等老艺人,迄今为止,汪寅仙共创作了300多套紫砂工艺品。
 她的紫砂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善于把现代的造型元素融入到紫砂艺术之中。汪寅仙正是沿着紫砂前辈艺人的足迹走出了时代的步伐。“在我眼中,紫砂这块泥巴是大自然中最美的东西,它可以让你自由发挥想象地去创作。”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人汪寅仙说。作为60位获得“薪传奖”的非遗传承人之一,汪寅仙热爱并坚守着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紫砂制作技艺。
 
《曲壶》造型源于自然界
汪寅仙在创作紫砂塑器过程中,注意艺术上的变化和统一,气势上的生动和协调,效果上的实用和美观。在构思时,从形、神、态、气、韵、精、功等方面去追求艺术效果。她以女性特有的眼光、情感意识去把握造型、色彩,使作品更富感情,更有灵性,更具风采。她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于大自然,她喜欢把自然界中美的东西提炼、浓缩到自己的作品中,并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色彩。作品《曲壶》,这是当代文人和艺人结合创造的一个典范。1988年初,由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和汪寅仙共同合作设计的,设计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赋予形态生命的过程。取蜗牛的有机生态构成整个造型,他们从蜗牛的有机生态中得到启示,寻找到了贯穿于造型结构的主线——圆的渐开线,从壶口开始,连接提梁,转至腹部,并通过腹部延伸到壶嘴的主线,将形体结构的各部分融于整体,获得面、体、形与空间的和谐。就这样,一件旷世杰作问世了。1990年,作品《曲壶》分别获得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
 
《曲壶》的创作突破了紫砂壶艺术的传统规律,是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体现和尝试。作品的形象来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个壶体只用一条涡线贯穿。壶身与壶嘴、壶鋬结合,形成的整体既有线的变化,又有面的变化,线面的结合协调、柔和、变化又统一。整个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壶嘴和提梁内部形成的虚空间对比性强,更显示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
 
汪寅仙制壶态度一丝不苟,她将对大千世界中自然万物生灵的感悟,用自己的智慧、一双巧手升华成为一件件紫砂艺术珍品,在带给人们以美的愉悦、生活享受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正因为有无数个像汪寅仙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学习借鉴、吸收融合东西方传统、历史和现代文化及各类姊妹艺术的成果,广吸博纳,孜孜不倦、不懈努力,才能使得中华民族传统工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紫砂壶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工艺  饮茶  茶具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优劣的6字标准
紫砂壶优劣的6字标准
紫砂壶最有价值的就是底面上的
紫砂壶最有价值的就是底面上的
新壶如何在短时间内发挥茶叶香
新壶如何在短时间内发挥茶叶香
紫砂壶的专业术语
紫砂壶的专业术语
紫砂壶收藏攻略
紫砂壶收藏攻略
紫砂壶里的分工和代工
紫砂壶里的分工和代工
紫砂壶的三十个误区
紫砂壶的三十个误区
品味紫砂壶
品味紫砂壶
明代时期紫砂壶
明代时期紫砂壶
紫砂壶最好的茶具
紫砂壶最好的茶具
紫砂壶有变的东西
紫砂壶有变的东西
全手工紫砂壶鉴别
全手工紫砂壶鉴别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