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仲和”
“邵家壶”传人,号“半匋”,宜兴人。他的曾祖父邵权寅是邵大亨的哥哥,既是制壶高手,又是经营能手。其祖父邵惠如为清末的秀才,也得家传颇懂经营之道。其父邵咏裳、其本人皆是制壶、经营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邵仲和自1937年到1955年公私合营前,一直是“利永陶器公司”的老板。作为资方合营后,邵仲和长期从事紫砂一厂的营销管理工作,直至退休。
邵家是宜兴的陶艺世家。邵家壶在明代与时大彬同时闻名于世,只是时大彬走了为文人、为文人书斋服务的路,邵家壶走了另一条创作之路。邵大亨、邵权寅弟兄把邵家壶推向了一个高峰,其中邵权寅更开创了制壶、经营同步走的新局面。邵惠如、邵咏裳、邵仲和一脉相承,从1912年创办上海利永陶器公司到1955年公私合营长达43年。邵仲和是一位足慰平生的邵家壶传人。
擅长花器,壶身结构处理与众不同,非常神气。
邵仲和紫砂青釉碗
此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紫砂为胎,发色黝红,包浆醇厚滋润;内壁施青釉,釉层肥厚饱满,淡雅清幽。碗外壁镌刻松荫高士图,并题铭。苍茂的松树下两位老者对坐闲谈,穿着质朴无华,神情闲适愉悦,意境高旷悠远。采用深刻和浅刻相结合手法,从点、线、面多角度塑造场景,构图疏朗而有法度,淋漓尽致地再现古人书法绘画之神韵。
“半匋”款
壶体以一截梅桩为造型,壶嘴、壶钮及端把均为梅枝状,小巧精致的梅花自壶钮及壶把处自然胥出,或傲然盛开,或含苞待放,全壶造型生动逼真。壶身突出梅桩苍劲的节疤,数目纹理清晰,有一种参差之美。红艳的梅花和老辣的梅桩形成强烈的反差,寓“枯木逢春”之意。梅花在百花凋零的冬天绽放,敢于凌霜傲雪,其质量正为文人雅士所欣赏。以梅制壶也同样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此壶壶形、色、工各方面均独树一帜,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型艺术突出。壶底与盖内钤有“半匋”二字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