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的陶器在中国已有上万年的历史,“黄帝以宁封为陶正”、“舜陶于水滨”是经久不衰的传说,“陶唐舜虞”享誉了数千年的荣光。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世人对这一来自古老的文明无不惊叹,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黑古陶这一古老的文明在普洱市镇沅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多年以来黑古陶在镇沅县一直都以民间零星加工生产为主,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建起了第一个黑古陶加工厂,生产的黑古陶一度声名远扬,最盛时曾远销港澳台和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因为多方原因,随后黑古陶的发展与宣传便沉寂下来,如何传承、发扬这门古老的技艺,成为镇沅县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镇沅县较少的遗留的民族文化产品,2009年7月,镇沅黑古陶生产工艺成功晋级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1月晋级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古陶最初的原料是红色胶泥,镇沅县里崴乡盛产品质优良,纯净细腻的红胶泥。红胶泥在制坯之前要经过两至三天的浸泡,然后调浆、过滤、晾晒、醒土,所谓醒土也就是用塑料布把泥土包起来,像“醒面”一样搁置一段时间,以便让泥土的软硬适中,“醒”好之后,再把泥土透彻地揉、搓……种种工序之后,才可以开始制坯。拉坯采用纯手工制作,因此每一只黑古陶都是独一无二的,拉坯之后的半成品,需要晾晒,期间不能接触阳光和风,否则坯体就比较容易干裂。晾晒完成后,黑古陶制品基本成形,坯体有了一定硬度,工艺师便可对半成品进行修形、雕刻、压光、抛光等工艺修复。之后的烧制工序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火候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每一只泥坯都要在土窑里经过4天的历练才能出窑,当窑内温度到一定高度后,就要撤火,让密闭的窑内空间自然冷却,同时碳黑就会附着在陶罐上,纯天然的黑古陶色彩就这样形成了。出窑之后,每个黑古陶还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晾晒,绘色等工序才能够出厂。
镇沅县的黑古陶具有黑、薄、光、细四个特点,在艺术制作上保持了黑古陶“薄如纸、亮如漆、声如磬、硬如瓷”的质感,还有着良好的透气性、吸光性和储存性,放置普洱茶可陈香普洱,很多茶客推荐黑古陶茶罐是后发酵普洱茶的最佳存储、醒茶和陈化容器。黑古陶茶罐被云南普洱茶界惊喜地称之为最优质的“普洱茶陈香罐”,同时被誉为茶马古道上最具代表的“茶马古陶”。
作为镇沅县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黑古陶在县经济商务、旅游、文化等部门的组织下,近年来频频亮相昆交会、旅交会和民族文化艺术节,去年还成功走向上海世博会,以原生态手工传统工艺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获得广泛认可与好评。据统计,目前,镇沅县黑古陶产业有镇沅圣元堂机构黑古陶厂、民江黑古陶厂等,从业人员30余人,年收入数百万元,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已有40多种产品远销港澳台和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