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建盏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19来源:博客 作者:玲儿浏览:
建盏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宋元时期福建建阳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建盏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宋元时期福建建阳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在宋时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视建盏为斗茶的最佳珍品,更是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赞誉有加的篇篇诗赋。
 
  建盏作为宋代社会特殊的文化载体,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并对日本陶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但是,由于南宋时期国势一蹶不振,“斗茶”之风逐渐减弱,再加之建安地区连年民变,百业俱废,建盏不再成为贡器;自元代后人们饮茶风俗从碾茶膏、茶饼注入沸水饮用改为直接饮用清茶、奶茶,使昔日备受青睐的建盏茶具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而风光不再;地处建阳水吉的建窑炉火渐渐熄灭,烧制工艺慢慢失传,造成建盏文化近800年的历史断层。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建盏工艺才逐步得到恢复。1979年9月,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并获得了有关人士的好评。1981年5月7日-10日,福建省科委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轻工部陶瓷所、外交部总务司、上海博物馆、上海硅酸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仿建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仿宋兔毫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此后,建盏工艺才得到恢复并走向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风俗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饮茶  茶具  茶膏  清茶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历史悠久的普洱贡茶
历史悠久的普洱贡茶
福建贡眉白茶历史考证
福建贡眉白茶历史考证
历史悠久的黑茶你了解吗
历史悠久的黑茶你了解吗
紫砂茶具发展历史和四次大的冲
紫砂茶具发展历史和四次大的冲
历史长河中的安化黑茶
历史长河中的安化黑茶
漫谈普洱熟茶发展历史
漫谈普洱熟茶发展历史
苦丁茶的文化历史
苦丁茶的文化历史
杭白菊茶的文化历史
杭白菊茶的文化历史
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老茶
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老茶
茶具的起名和发展历史
茶具的起名和发展历史
中国10大名茶的历史传说你知道
中国10大名茶的历史传说你知道
中国茶文化历史与概况
中国茶文化历史与概况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