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金属茶具的诞生及发展

时间:2023-07-20 11:30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茶小仙浏览:
金属茶具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其他饮具
普洱茶
金属茶具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
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其他饮具共用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到隋唐时,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著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
 
历史上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金属茶具因造价昂贵,一般百姓无法使用。至今所发现唐代宫廷的银质鎏金茶具。这是1987年5月我国在陕西省扶凤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朝宫廷文物,内有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有11种12件。这种茶具虽有实用价值,但更具工艺品的功用。
历史上还有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造价较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
至于金属作为泡茶用具,一般行家评价并不高,如明朝张谦德所著《茶经》,就把瓷茶壶列为上等,金、银壶列为次等,铜、锡则属下等,为斗茶行家所不屑采用。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已基本上销声匿迹。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宫廷的银质鎏金茶具,1987年5月,我国在陕西省扶凤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朝宫廷文物。内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时使用的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计11种12件。这是迄今见到的最高级的古茶具实物,堪称国宝,它反映了唐代皇室饮茶十分豪华。这批茶具是公元874年封存入地宫,供奉释迦牟尼真身佛骨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批茶具主要有:
 
鎏金银龟形茶盒--存放待烹茶末用。
鎏金银茶槽子--分碾槽和碾轮,用于碾碎茶。
鎏金银茶罗子--箱形,内有茶罗架和接茶屉,碾后茶末过罗(筛)用。
金银丝结条笼子--用于炙茶饼用。
同时出土的还有素面淡黄绿色琉璃茶托等。
 
唐代饮用的是饼团茶,先将茶饼烘燥,谓之炙茶,再打碎入茶碾,碾成茶末,然后过罗(筛)成为待烹茶末。烹饮时,先将水烧开,放入盐椒等调料,再用“则”量取茶末投入水锅,二沸茶烹成,舀入碗内饮用。过程较繁复,使用茶具亦多。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工艺 茶叶 饮茶 茶具 泡茶 茶味 茶经 茶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具四宝简介
茶具四宝简介
茶具的起源简介
茶具的起源简介
解析:古代茶具里的茶文化
解析:古代茶具里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辉煌的见证:茶具
中国茶文化辉煌的见证:茶具
明清茶具珍藏展在茶博临时展厅
明清茶具珍藏展在茶博临时展厅
古代茶具之茶盏、茶碗
古代茶具之茶盏、茶碗
明代中期喜欢用紫砂茶具泡茶
明代中期喜欢用紫砂茶具泡茶
玻璃茶具的清洗小妙招
玻璃茶具的清洗小妙招
宋元时期茶具、茶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茶具、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茶具的历史变革
中国茶具的历史变革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恰恰真实
茶具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恰恰真实
 茶具产生于奴隶社会
茶具产生于奴隶社会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